close
永和

 

今日在網上偶然讀到聯合文學裏,舒國治寫的「無中生有之鎮永和」,讓我想起了很多關於這座小鎮的事。

 

家。這是第一個印象。

 

事實上不全對。國中一年級以前,家在永和,夾雜在秀朗國小和福和國中之間那一大塊巷弄裏。這一區,就像永和的大部分地方一樣,有著外人永遠都弄不清楚的彎曲小巷。就連我們住在其中的人,也總弄不清左鄰右舍的門牌號碼。記憶最清晰的是每次和父母坐計程車回家,總要再三指示司機先生:「前面左轉,對對,再右轉,下一個巷子左轉,再過兩個巷口左轉……。」下車時,多數司機先生都要問一句:「要怎麼出去?」久了成習慣,我們總在下車時候主動告訴司機先生轉出這巷叢的途徑。連計程車司機皆如此,就別提那些來訪的親戚朋友了。照著地址門牌,那是絕難找到我家的,還是得照著我們獨特的引路方法,從X路,轉進Y路的巷子,再轉入Z路的弄裏。而我家真正的地址,既不是X,也不是YZ

 

想起來很有趣,像是一座森林,長得一模一樣的樹木,參參落落又那樣閒適地站著。人們便在其中迷了路。正像舒國治說的,這些細小的巷弄,像是故意藏起來不讓你找到似地,更沒有哪一本地圖能夠畫得完全。

 

但對在地人來說,這樣的森林是一座寶藏。隱約記得小時候父親騎著腳踏車載我去老師家學鋼琴,全程都在巷子裏穿梭,外頭馬路上的車陣擁塞啊,你們去塞你們的車吧,全都與我們無涉。而這巷子裏的風多清涼啊,白色的路燈安安靜靜地照著路面,還有一小叢竹子梭梭地響。有段路有個大斜坡,弟弟和我每次都要求父親騎過那裏,從上面向下滑,咻的一聲,我們驚笑尖叫……。

 

國一的時候我們搬了家。搬得不遠,地址卻變成了中和市。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每回別人問起來,我都還喜歡說自己的家在永和。因為幾倍大於永和小鎮的中和市對我來說,除了地址上的一個名稱之外什麼印象都沒有哇。更有甚著,我每天買麵包的小店、等公車的站牌、坐公車行過的大街,甚至交通往來台北都市的橋樑,都座落在我所熟悉的永和啊。而中和,不過是這所有生活習慣的一切,背後的那隻奇異、陌生、而巨大的怪獸而已。

 

當然,我所認識的永和,和舒國治在文章裏企圖描述的,因為年代的關係,已經大多不能重合了。只是我很輕易地可以從記憶的角落,挖出那樣一張泛黃的映象,去描摹他筆下那個「無中生有的小鎮」,然後發出會心的微笑。像是他所說的「永和的外省族群與本省原居民及外地移入者,互成穿插平衡,毫無劍拔弩張之勢。算是既最沒有明顯外省川湘魯皖之辣悍眷村風味又最沒有本省雲嘉鹽土粗猛之田莊氣息的兼容台外、極其平淡疏靜的居家小鎮。」的確是這樣的啊,我自己的家庭,就是本省與外省的混合,住家附近的鄰居,也是什麼樣口音的人都有,大家相處得平和融洽,童年時代從來沒有意識過省籍的問題。最有趣的要算是外婆早起運動的聚會了,外婆因此結交了一些各種省籍的朋友──即使我相信其中很多人並不能夠完全了解她口音濃重的山東腔。

 

還有河邊。從前那是所有永和人生活的重心。早晨外婆去運動,外公便騎著那台老舊的腳踏車,吱吱嗄嗄地穿過寧靜的巷弄,一路騎到河堤去買菜。小時候總愛跟著去,跟在外公屁股後面,看他挑兩把青菜,撿幾尾黃魚,買一排養樂多,再載著我嗄吱嗄吱地騎回家。你真不能想像,清晨五點的堤防怎麼能夠聚集這麼多人哪!幾乎是摩肩擦踵地,手上紅白相間的塑膠袋貼著身體,冰冷冷的水果緊貼著熱騰騰的饅頭。外公還得空出一隻手來拎著我,以免小孩兒在人潮中擠散了。那手掌,大而粗糙,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沒有辦法忘記。

 

星期假日,我們便到河堤去騎腳踏車、散步、嬉戲、跳橡皮筋、放風箏──公園的操場上總有賣彩箏和冰淇淋的小販。我和弟弟愛在河堤特別巨大的階梯上,玩著自個兒發明的猜拳遊戲。和住家附近狹小的巷弄比較起來,這裏真是寬闊,特別自由,格外可以放浪,因此是孩子們的最愛。或許也是情人們的最愛,可惜那時候年紀太小,從來沒有注意過。不過據說,母親懷孕的時候,父親也總是陪她在這堤上散步的。

 

高中以前,永和可以說是我生活的全部。有人說過的,住了永和的人,幾乎一輩子都不會再搬離永和。後來我常玩味這樣的一句話,發現很對。我們的老鄰居不是在同一棟公寓裏一住就是幾十年,不然就是和我們一樣,在附近搬來搬去,怎麼搬都離不開這個生活圈子。反覆思量,我歸納出三個原因:一是這裏生活機能太好,要吃什麼要買什麼,走路走個十分鐘沒有買不到的;第二個原因是人情味太濃──當然這是和隔鄰的台北市或者新莊板橋比較起來──所以大家都捨不得離開。第三個原因很簡單,交通便利──過個橋,就到了熱鬧的公館或西門町,就身為一個都市人所要求的,永和人和台北人所得到的,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後來發現大家對永和最大的印象竟然是永和豆漿。用了「竟然」這詞,是因為我原本並不明白,直到聽到同學們談起,並親眼目睹新世界豆漿店門口慕名而來的深夜車陣,我才體會到這事實。小時候,我是從沒有到那兒去喝一碗豆漿的,後來跟著湊熱鬧跑去,豆漿的確不錯,其他的燒餅蛋餅之類的,我倒不覺得特別好吃。加上人多、價錢貴、服務態度也未必佳,我還是比較喜歡巷子裏隨處可見的那些早餐店,至少,吃進的是滿口的溫馨人情。

 

永和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市場格外的多。有清晨的、上午的、黃昏的,當然還有夜市。市場裏什麼都賣,青菜水果雞鴨豬牛是少不了的,衣服飾品南北雜貨亦是應有盡有。這點讓身為職業婦女的母親十分方便,下班時繞到黃昏市場去,買把青菜,帶些熟食滷味,簡簡單單就是一頓豐盛晚餐。若是真沒有時間煮飯,這兒也有變化繁多的各式小吃,可以滿足孩子們的各種要求。

 

當然這些年永和的改變很大。大街上閃爍的霓虹,一家接一家嶄新裝潢的店面,毫不遜色於台北市的許多街道。再加上全新落成的捷運中和線,更為這個已經不再能夠被稱為小鎮的小鎮,加速了商業入侵的腳步,開始了與台北城市一樣的脈動,並完全融入大台北的都會圈裏。但我仍喜歡鑽進那一條條只有在地人認得的小巷子裏,空氣裏漫著淡淡的桂花香氣,一棟公寓二樓垂墜下來一串艷紅的紫羅蘭。幾個隨坐的老人聚在一起喝茶嗑瓜子,兩輛老舊的腳踏車舒緩地滑過去。我站在那裏,恍惚以為自己穿過時光隧道,又回到了那個泛黃的童年……。

 

永和,這就是我的家鄉。不是文化古鎮,不是繁華都市,甚至沒有太多可追述的風光歷史,而是一座傍河而建、無中生有的小鎮──我心目裏永遠的小鎮,永遠的家。

 

Nicer   5.5.20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