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牙哥
將五彩繽紛的墨西哥手織桌巾舖好,再把「花美」擺上茶几,我把南加州的熱鬧風情,帶回來粧點這個小小的空間。
花美
回憶這趟旅行之間,該先談談花美。因為她正坐在我的茶几上,以一種無辜的可愛眼神凝視著我。
花美,Hua Mei,是聖地牙哥動物園的小熊貓,出生於1999年八月二十一日(是的,這個日子對聖地牙哥人來說是值得記住的)。花美的父母,Shi Shi和Bai Yun , 在1996年從中國來到聖地牙哥,並在99年經由人工授精成為花美的父母。
熊貓這種動物常帶給我很多關於動物保育和環境保護的思考。可是,看見她那惹人憐愛的模樣,我還是忍不住帶了毛絨絨的花美回家。
動物
這趟聖地牙哥行,不知道為什麼,充滿了對於動物的驚奇與想像。
是的,動物,各式各樣的動物。
世界著名的聖地牙哥海洋世界裏,殺人鯨Shamu的出現,讓大家驚叫連連。尤其,是當牠游到水池邊,用牠大大的尾鰭用力拍打水面的時候—你能夠想像那濺起的水花,足以把坐在看台上第十排座位的人,噴到全身溼透嗎?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海獺和海獅的表演。尤其是海獅,種種表情和動作都引人發笑。而牠在水底的靈活自如,又叫我們自嘆弗如。
如果說,Shamu是海洋世界的寶貝,北極熊和大貓熊就可算是聖地牙哥動物園裏,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了。雖然經常讀到關於貓熊的故事(天下文化出版的消失的貓熊一度是我最喜愛的書),這還是我第一次看見貓熊。其實看起來和照片、電影裏,並沒有絲毫的不同,甚至和圖畫故事書或是絨毛玩具,也沒有什麼分別。但是,親眼目睹牠們爬上爬下,或是坐在那裏專注地吃竹子,仍然有一種特別的興奮。
到達北極熊展區的時候,我們立刻就被牠在水底游泳的姿態給攝住了。牠是一隻年輕的北極熊,看來對什麼都好奇。我們到達時牠正試圖把一個球從水裏弄上岸去,幾經嘗試都不成功,倒是讓我們見識了牠游泳的真工夫。放棄之後,牠隨即發現了水面上另一個有趣的物事──一個白色的浮板。牠試著將浮板翻來翻去地玩弄著,最後索性踩了上去,在上面蹦呀蹦地,就像一個好奇地探索著這世界的孩子,真是可愛極了。
只是不知道,這個玻璃窗內的世界,是否就是牠所認知到的全部?是否,有生之年,牠再也沒有機會去認識那個寒天徹地的極地大陸?
聖地牙哥動物園
身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動物園之一,動物很多是不在話下的。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佔地廣大。當然園內有遊園公車繞行,不過另外收費十二元。為了節省這十二元,我們徒步行走了五、六個小時,晚飯過後累得簡直無法舉步。不過,走遍了園中大部分的地方,也算是不虛此行罷。
除了看見一些稀奇的動物之外,對於一些從小就在動物園裏看慣了的動物,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認知和體會。其中,最叫我驚異的就是河馬了。
印象裏,河馬有著笨重的身軀,總是懶洋洋地半身泡在泥沼裏,一邊大嚼著成堆的青草。那個展區通常很臭,再上髒兮兮的河馬,我們總是觀望一下就快步離去。也因此,喜愛的動物名單裏,河馬是很難上榜的。
但,這一回,從聖地牙哥帶回來的三張名信片裏,河馬佔了一席之地,和熊貓花美以及北極熊並列。這實在是因為這次參觀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和學習之故。
到達河馬展區時,透過廣大的玻璃窗,我們見到的是一池深水,而碩大的河馬,在水中一圈又一圈地繞著圈。牠很悠閒,並不笨扭,時而划水,時而在水底漫步,偶爾才冒到水面,把鼻頭和眼睛露出來呼吸。貼著玻璃,我甚至可以感覺到牠粗重的呼吸,這也是第一次,我如此靠近而仔細地觀察一隻河馬。並且感覺牠是一隻快樂的河馬。
聽說,野生的河馬,一天也至少花十八個小時潛在水裏。我不禁要回想起過去在台北動物園—不管是圓山還是木柵—看見的河馬。牠們必不快樂—雖然我非魚,焉知魚之樂。但我是真真切切這樣覺得的,感覺很悲傷。
後來才知道,園內的兩隻河馬,也是1999年生了一隻小河馬。和花美的出生一樣,帶給聖地牙哥人極大的喜悅和感動。
經驗
我相信經驗的累積,是旅行過程中最令人快樂的事情。同時,每一次的旅行,也都深深引動著我過去的回憶。於是一次又一次把過去收藏的美好拿出來比較,並且在這樣的比較裏認識世界、認識人性、認識自己。
關於河馬是一例,關於無尾熊是另一例。
無尾熊也算是聖地牙哥動物園一寶,只是對我來說,去澳洲的時候就看過許多,並不稀奇。但,就像台北木柵動物園引進無尾熊一樣,這種可愛的動物,也廣受遊客喜愛。
到達無尾熊展區時,我卻感覺有點失望。一隻隻的無尾熊,坐在室內打著燈光的枝幹上,而那些枝幹,被金屬的長釘固定在水泥的地面上。每一隻無尾熊的面前都有名牌,標示著牠們的名字和性別。對我來說,這意味著,這些無尾熊幾乎是無法移動的—-無法下到地面,甚至也很難移動到木幹的另一端。
當然我了解這是無尾熊的習性──牠們天生就很少運動。但是,當我映證到記憶裏,澳洲無尾熊保護區裏面,那些盤踞在尤加利樹枝頭的無尾熊時候,還是不禁為牠們覺得可悲。澳洲的無尾熊,雖然也很少動,但牠們至少是自由些的,牠們居住在原生的環境裏,可以選擇自己愛棲的枝頭。而聖地牙哥的無尾熊,離了家,離了生活的慣性,即使環境用人工造得再怎麼相同,還是不一樣的。
但,不可否認地,動物園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的確扮演著重要的教育角色。孩子們從認識動物的過程裏,開始學習這個世界多采多姿的一面。是啊,這個世界,永遠都比我們想像的更分歧、更奇妙。
走路
「什麼!妳們好勇敢哦。竟然走完了聖地牙哥動物園?」回到實驗室後,也曾去過的朋友這麼說。
我聳聳肩,笑笑。「為了省那十二元嘛!」
有點驕傲,有點成就感。當天的勞累,一下子都記不得了。
海灘
當然聖地牙哥擁有的絕不僅只於「動物」而已。
陽光、沙灘、以及所有一切你可以想像到的沙灘活動,在這裏都絕不會缺席。
於是,從一開始我就一直央求身為主人的Wen一定要安排一趟沙灘行。
沙灘去了,沙很細,水很涼,唯獨不見陽光。失去陽光味道的海,變成灰色(聽說海的顏色代表心情哪!),海風吹上來,讓才換了短褲的我們直發哆嗦。想做個日光浴,冷得雞皮疙瘩直冒,我們三人只好很沒有志氣地裹著毯子,躺在沙灘上閒聊。抱著螢光色彩衝浪板、身穿潛水衣的大人小孩走過我們身邊,踩進浪裏頭去了。一群海鷗在沙灘上漫步,把整個灘都踩成了細細碎碎。幾個孩子在堆沙堡,一群年輕人圍在小小的營火旁邊烤火……。君說,既然來了,還是拍張照片吧!於是我們脫掉外套,一路走到浪的邊緣,讓浪花捲著細砂闖入我們的涼鞋,假裝戲水,喀嚓,我們為自己的頑皮笑彎了腰……。
走吧,天色晚了,愈來愈冷了。
邊境
滑下美國最邊境的交流道,我們停好車,乘上南行的公車。
並不是不能直接駛入墨西哥境,而是根據Wen的經驗,將車子停在那兒是種可怕的經驗。
跨過國與國的疆界,容易得叫人懷疑,甚至一個不注意,就莫名其妙出了美國,進了墨西哥──但這純指從美國到墨西哥而言。從墨西哥回美國,就完全不同了。証件查驗、行李檢查,手續一項都少不了。過境的車子更得一部部仔細檢查,導致高速公路上大排長龍,我們也只好捨車不坐,步行代之。
只是一線之隔,兩個國家,兩種文化。更可嘆的是,強弱窮富,一眼可辨。
Tijuana
墨西哥邊境的城市。純粹給美國觀光客觀光的小鎮。
鎮上幾條街全是商家,販賣最多的就是些手工藝品──編織毛毯、小飾品、草帽、皮件之類的,當然標榜「墨西哥食物」的餐廳也很不少。很多攤子看起來和台灣夜市的攤販差不許多,賣的東西也是異中有同。
墨西哥人熱情的習性,卻在這樣的小鎮上表露無遺。當然,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熱情可能是一種「隨便」、「輕浮」而覺得厭惡,我卻寧願相信這是血液裏帶來的一種民族性。中國人一向保守,因此,我聽說過許多台灣朋友對Tijuana的惡評,但,親身體驗之後,我並不覺得那些評語是公平的。
雖然,也有很多讓我覺得厭惡的事情。
比方說,每個餐廳都派出了服務人員站在一樓搶客人,戰況激烈。我們一路搖頭走過,還是有人莫名其妙就搭上了我的肩,「Hey girls」地叫我們;或是在問了「要不要吃海鮮」「要不要飲料」之後,順口加一句「要不要男朋友」;最令人髮指的還是購物:你永遠都不知道那商品的真實價格,一件毛毯可以從四十八元一路降價到十二元,這樣的討價還價讓我們覺得心寒,並且總是有受騙的疑慮──雖然最後Wen和我還是各自帶了一條花彩繽紛的織布回家。她說要當成沙灘布,我則是準備帶回來粧點我略嫌寒酸的餐桌。
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滿街都是給遊客照相的驢子,裝成繽紛熱情的模樣。曾經用來農業生產的驢子,在這個觀光掛帥的小鎮上,也找到了新的生存之道。
另一件有趣的事,也或許是觀光點的常態,就是那兒的小販都學會了各國語言。看見黑髮的我們走過,中文、日文,還有不知道哪國語言紛紛向我們招呼而來。這樣本來是好事,至少增加親切感,但不知為何那兒的小販都學會了一句中文「馬馬虎虎」,聽得我們又困惑又狂笑不止。誇稱自己的商品「馬馬虎虎」?真不明白是誰教他們的中文!?
中午,坐在二樓轉角的餐廳,望著觀光客來來往往的大街,吃墨西哥菜。身旁,還有彈吉他唱著濃濃異國風味民謠的人。我們在音樂裏聊天,談著過去、現在及未來種種,非常輕鬆。
朋友
Wen,君,和我,是高中時代的同學。現在則分居聖地牙哥、亞利桑那土桑和舊金山灣區。這次,聽說我要去Wen 那裏度假,君二話不說,從土桑開了六、七個小時的車,趕到聖地牙哥與我們相會。
這種感覺非常溫馨。尤其是在異地,尤其是在旅行途中。
坐在墨西哥溫暖的南風裏,我望著她們、聽著她們,想到我們共享的悠悠年華。彷彿生於同一朵蒲公英,我們是成熟後吹散到世界各個角落的種子,在各自落地的土壤上生根發芽。而終於有一天,我們用自己的腳步,加上一點點風的助跑,重新相遇,並且開啟一趟短暫卻美好的旅行。
這趟旅行裏,有時我們看著海豚的飛騰隨著人群歡笑,一會兒之後我們坐在空中纜車上享受Mission Bay的寧靜開闊;有時我們坐在沙灘上發抖,有時我們躲在陰涼處分享一支棉花糖……。
送機的路上,收音機傳來「You have your trouble and I have mine」這樣的歌曲,我轉頭看看Wen,她也在笑。分手在即,下一次見面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心裏有點寂寞,有點悵然,也有點歡喜。是啊,未來的日子裏,You have your trouble and I have mine,但我們知道,相互鼓勵的力量、安靜的陪伴,會在每一個深夜給予我們撫慰,而所有的困難與迷惑,都會有解決的一天。
土桑、聖地牙哥與舊金山。地圖上三個相近卻不相連的點,在此初夏的和風裏,相遇。我們的落點不全然是自己的選擇,一如我們的相遇,但是,相遇之後的故事,卻只有靠自己來說。
而我們,已絮絮地說了一個很美麗的故事,是不?那個有著Wen的小黑兔、聖地牙哥的笑靨,並摻著一點點異國風情的故事。
一個關於這趟旅行的故事。
Ni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