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下了點雨,空氣還溼溼的,身邊沒傘,卻還是在涼意襲人去了海邊。淋雨? 其實也很不錯,好久沒有淋雨了,尤其是在海邊。
繞著青蛙石走,想起早上遠眺這片海灣時,青蛙石栩栩如生,而今,距離近了,感覺卻模糊了,頗有那種「身在雲深不知處」的感覺。也許,距離本身就是一種美感吧!不過,近了也有近了的好,像此時,身後有巨石,眼前有波濤,多麼壯闊的一幅圖啊!與伙伴們信步前行,不知該往何處去,只想,就這樣沿著海岸走吧。
只是,當我們行至這一小片沙灘時,人人都停住了腳步。這是一片貝殼灘哪。只是小小的一處沙灘,被層層巨石圍住,潮漲的時候,才有一些海水滲進來。特別的是,沙灘上全是貝殼,大大小小碎碎的。你說,我們把它叫住貝殼砂吧!有幾個孩子顯然比我們早發現這個好地方,這會兒已經玩得不亦樂乎了,看他們興奮地鏟著砂,找著寶貝,不時發出崇拜的驚呼,我們這群大孩子也不禁抨然心動,為著剛才說好「今天不下水」的規定躊躇了一會兒,終究還是不由自主地投入了它的懷抱。砂不太溼,我們便坐了上去,一邊翻弄著身邊的貝殼。它們層層地壓著彼此,大部分都碎了,但碎得很美麗。它們保留了原本的繽紛色澤,為著那是大海的顏色,而大海,是它們的家,卻在飄泊流浪的日子裏,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形狀。我想,流浪的日子可能是辛苦的吧!要不然,它們為什麼全都碎了心,全都不再是原來的模樣? 但,碎了的心不足以損害它的價值,只有痛苦才能給予它們深度,或許不再完整無缺,歲月給它以深刻的刻痕,但它卻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世上絕不會有第二個和它碎得一樣美麗。我想,做自己,是比較快樂的吧!
我們專注地在灘上尋找最像自己的顏色,有的完整,有的殘缺。這麼說,是因為朋友笑我老是找著同樣的貝殼,才猛驚覺,原來潛意識裏,真的有某一種偏好,在冥冥之中支配著我的選擇,而我相信,我是在找尋自己的顏色,和我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如果可以,真想像貝殼一樣地飄泊,看盡世間繁華,讓人世的風雨豔陽,塑我成形,刻我成器,讓我長成我自己的樣子,卻始終不忘記自己原來的顏色,那蘊育我的海洋,因為,失去了那來自海的色澤,我便不能算是貝殼,就像我們不能把任何人工的東西看作貝殼,不管它做得再像,總是少了大海的感覺,你說,是不?
夕陽即將西下,照紅了忙著撿拾貝殼的我們。你說,還是讓它們待在屬於它們的地方吧! 否則,這片貝殼砂便不成為貝殼砂了。我笑著點點頭,讓捧在手心的貝殼全都流瀉而下,然後,看著它們回到它們原本的位置。它們會愛在這裏聽潮的。
潮水來了。也許有一天,這些貝殼會結束它們燦爛的旅程,再度回歸大海的懷抱,那是他們的家。
離開我們的貝殼砂,沒有帶走一粒砂。我突然迷惑了。深深愛戀的,似乎並不是貝殼本身,而是撿拾貝殼的感覺。
我們一直都只是,撿貝殼的小孩。
- Aug 06 Wed 2008 01:38
【1994的墾丁】貝殼砂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