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半年來,開始讓聆聆嘗試上一些才藝課:暑假上的游泳課,暑假持續到現在的跳舞課,在學校上(聆聆自己要求的)Mad Science科學實驗課,還有在學校(我幫她選擇的)球類運動課,其中有不少起起伏伏的狀況。最近,和舊友晴晴媽咪有一番討論,趁機我也寫寫目前我對學齡前小孩學才藝的想法。
這學期最新的狀況是: 我因為希望聆聆多一點玩球的機會,而主動幫她註冊了一期的球類運動課,每週半小時。聆聆的體能與同年小孩相比算是很不錯,但這一年來我感覺她對球類的接觸少,導致「球感」不佳,所以希望讓她在學校多玩一些球。第一堂上課,聆聆還算滿高興的,回來也表演給我們看她在課堂上學到的拍球技巧,果然有專業的老師指導,聆聆很快就捉到拍球的韻律感,有明顯的進步。但第二堂課回來,她卻開始說不要去上,我引導問她為什麼不想去上,她提過「害怕球跑到車子下面」「不好玩」等等,我從她的反應推測,可能是感到挫折,或是老師的言語比較直接所致。就像她暑假時上游泳課,因為「隔壁班的教練」對小孩子的耐心不足,而不想去上游泳課。爸爸親眼見到,也覺得「隔壁班的教練」不適任,「聆聆班的教練」還不錯,但聆聆會因為看到別的小孩受挫而有同理心,導致她不想去上課。所以暑假游泳課的最後兩週,我們幾乎是哄著她去上完的 (游泳課的起起伏伏,請見暑假的游泳課一文)。一直到現在,聆聆都還會提:「她不想去上游泳課了!」
所以,雖然聆聆說不要上運動課了,我還是軟硬兼施,希望在學校她會因為有同學陪伴,而繼續去上課,並且在過程中得到樂趣和學習的成就感。沒想到,第三次上課隔天,我去學校時,老師跟我說:「聆聆昨天沒去上球類課,因為教練來帶她時,她一眼看到教練就哭了起來,說不想去。老師們也覺得不要勉強她比較好,所以她沒去上。」我這才發現,這一次她真的很不想去上課。
回家問了半天,聆聆只說她不喜歡去上,我推測是挫折(因為聆對挫折和失敗的容忍度特別低),但爸爸說,也許是教練不好,讓她覺得有壓力。講到去上運動課,聆聆會煩惱得吃不下飯,一直說她不想去上學。我們沒親眼見到教練上課,只能依靠老師和教練的說詞,教練說她上課上得很好,不覺得她有受到壓力--我知道,一般沒有接觸過這類敏感小孩的成人,其實很難理解她們的壓力來源,有時候只是一句比較嚴厲的「不要把球丟到車子下面」就會讓孩子擔心半天......我也請班上的老師鼓勵她繼續上課,但是跟老師說如果她不願意去的話就不勉強她,畢竟,讓聆聆去上這堂課,一開始就是我的主意而不是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