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607

2009年八月十一日,聆聆期待了好久的三歲生日終於到了。

今年,因為爸爸還正在論文口試前的焚膏繼晷當中,我們沒有特別幫聆聆準備盛大的慶生會,不過,自從聆聆的好朋友一個一個過了三歲生日之後,聆聆也很希望和她的同學分享「我也三歲了!」的喜悅,所以還是決定去學校幫她辦一個小小的慶祝會。聆聆的學校並沒有禁止孩子們慶祝生日會,不過有幾個要求,其一,學校不希望家長準備goody bags之類的東西送給其他小孩,不希望增加孩子們之間比較的心態及父母的壓力;其二是學校一貫的「No sugar policy」,也就是說孩子帶到學校食用的任何東西都必需是沒有人工糖分的,這規定當然也延伸到慶生會上。這個規定讓我傷透了腦筋,最後還是決定直接去問學校秘書和老師:到底其他家長都是帶什麼「無糖點心」去生日慶祝會的呢?

八月十一日上午,和聆聆講好,等她睡完午覺爸媽就會去學校慶祝她的生日,當然,前一天我也和聆聆的老師說好了。兩點左右,我就和爸爸到超市去買了四大盒無糖果汁原味冰棒,帶著餐巾紙到學校去啦,以生日會來說,真是「幾近於沒有準備的準備」啊。孩子們正輪流起床漱洗,我們進到教室時,Amy 老師已經安排好了聆聆的生日慶祝會,我和爸爸也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圍著簡簡單單的一張小桌坐著。桌上有蠟燭,地上圍繞著十二個月分的紙牌,聆聆和老師坐在孩子們圓圈圍繞的中央。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她卻沒有任何一點害羞害怕的樣子。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圈圈還有個特別的名字,叫做Montessori birthday ring!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IMG_6284

 

蠟筆脫衣服

聆聆說要畫畫,自己去拿出來雄師粉蠟筆,打開蠟筆盒,她就大叫:「紅色,你怎麼自己把衣服脫掉?」

我一看,果然紅色粉蠟筆外面包的那一張紙不見了。隱約想起來好像是上次玩的時候,因為它自動脫落,我套不回去,隨手一丟不知道丟哪裏去了。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IMG_6410

今年的夏天特別熱。為什麼每次我懷孕度過的夏天都特別熱? 當我這麼抱怨的時候,oscar 很沒有同情心地說:「不是每年夏天都很熱嗎? 只有去年是破記錄地涼爽!」

當然,再怎麼熱,都比不上台灣那種黏膩的悶熱 (所以被加州天氣寵壞的我,都不敢暑假回台灣啦!)。更何況,我們還住在靠近海邊的西洛杉磯區域。(加州的氣溫一向是以靠海洋遠近調整,離海愈遠就愈熱!) 僅管如此,上個星期我們還是不得不開冷氣讓聆聆和我這個孕婦睡個好覺。太久沒吹冷氣了,開了冷氣反而睡不著,倒是聆聆學到了冷氣的好處,晚上一熱,她也喊著:爸爸開冷氣!

這麼熱的天氣,還是下水玩最好了!平常在家,就讓聆聆在浴缸裏玩水,這個周末,我們應好友Emma 一家之邀,到她們位於Irvine 的新家池畔BBQ去。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 最近喜歡的書

聆聆最近喜歡的書 (除了讓我頭痛Dora 系列,數量太多不勝枚舉,不過聆聆一看到Dora 書裏要數數,就會自動變成用西班牙文數!)

More about 古利和古拉這本書最近又重回聆聆的懷抱。簡簡單單的故事,孩子卻很愛呢。和包姆凱羅一樣,是每過幾週就會被聆聆挑回桌面的愛書。

More about I Will Never Not Ever Eat a TomatoMore about I Am Not Sleepy and I Will Not Go to Bed我覺得Charlie 和Lola 系列根本就是給爸媽看的教養書嘛,尤其是那本I will not ever eat a tomamo,看看查理對付蘿拉的創意,我真希望自己也有哇!(自從看了這本書之後,碗豆在我們家都變成green drops啦!)

More about Olivia . . . and the Missing ToyOlivia 系列書不多,不過品質很穩定,每一本聆聆都很喜歡。其中這本應該是她的最愛吧。尤其是當她看到olivia 把自己心愛的玩具修好的時候!(很好,媽媽希望妳也很快學會修自己的玩具!)

More about A Visitor for BearMore about Little Pea其實我不太喜歡little pea 這本書,不過聆聆卻莫名其妙喜歡呢。A visitor for bear 則是我們兩個人都很喜歡的新書。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放完國慶日長假,聆聆也正式轉入preschool了,相當於台灣的幼稚園吧。因為聆聆的學校是Montessori 學校,所以preschool收的是三歲到五歲左右不等的孩子,聆聆到新的班上,會是數一數二年紀小的孩子。

這個轉換非常順利。一方面是因為同一所學校,雖然換了教室,換了老師,也換了遊戲場,不過過去一年來聆聆出出入入,早就認定了這是她的學校,也認識幾位preschool的老師們,和換到一個新的園所是完全不同的經歷。二方面學校也很小心地安排著這些學步兒的環境轉換。從暑假開始,第一個星期先是讓她們這群transition toddlers 先到preschool 的室外遊戲場和preschool的小朋友一起玩,然後每天增加她們去preschool 教室上課的時間,再慢慢進展到午飯、午睡、下午遊戲時間,所以在聆聆這星期正式開始preschool之前,其實已經由她幼兒班的老師帶去新教室上課兩個星期啦。再來,聆聆也和班上一群好朋友一起換班,有她熟悉的朋友在身邊,是對她轉換環境最大的助力。再加上暑假期間上學的孩子比較少,新的老師也比較有時間慢慢適應、了解每一個孩子,種種因素加起來,聆聆不哭不鬧、開開心心順利轉入preschool了。

事前學校也有安排我們這群家長去參觀preschool,因為和聆聆原來的嬰幼兒班還是有許多作息上的不同。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就是學校不再提供午餐加熱的服務,牛奶也沒辦法再放在冰箱裏面,保溫保冷都要自行負責。所以準備聆聆上preschool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去幫她挑便當盒便當袋保溫杯等等午餐用品。

這所學校雖然有從嬰兒到小學部的班級,不過還是以preschool為大宗,總共有四個班級十位左右的老師。之前參觀學校時,校長有說如果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某一班或是跟某位老師的話,可以去跟她說。一方面我也還不熟悉這些老師們,二方面我也希望孩子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老師,所以並未特別做安排。不過這次聆聆安排到的班級和老師,目前為止我都很喜歡。但是最重要的是,她的好朋友Madelyn和Jeffery和她排到同一班,Isabelle 和Leia 也和她在常常一起活動的隔壁班,對她來說是很安心的安排。因此,雖然聆聆的年紀稍微小了一點,我還是很安心她能夠和熟悉的朋友一起昇班。之前另一位在寒假 時讓孩子滿三歲時單獨昇班的媽媽,就跟我說她的孩子在換班時經歷很大的風暴,一個人又是年紀最小的,獨自進入一個其他同學都很熟悉的新環境,對三歲孩子來 說的確是不小的衝擊。看來,即使是在三歲這樣的年紀,同儕對她們來說已經有相當的影響力了。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IMG_6075

 

好一陣子沒記錄聆聆的成長和生活了。每次看到格友用心記錄孩子的成長和作息,我就會想:啊聆聆也是這樣,啊聆聆不會這樣。可是輪到自己要寫,就千頭萬緒寫不出來啦。

 

生活作息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對我來說,男孩女孩真的都一樣。上一胎是這樣,這一胎更是這樣。不過,最近實在常常被問這個問題,聆聆學校的老師更是每天問一次。大概也是沒什麼其他問題好問的吧?

但是,當老二的就是這樣,多少會被已有一個女孩兒的現實所限制住。我是想再有一個女孩兒多好,我從小就羨慕有姊妹的人,從現實面來說,所有的嬰兒東西也都齊備不用再買,省錢也省方便。雖然我們的大項嬰兒物品如汽座推車嬰兒床等等,當初買的也都是綠色系為主,男孩女孩都可以用,可以嬰幼兒衣物卻都還是粉色系的為多,如果是男孩就不合適用了。從這方面考量,我覺得再來一個女孩很不錯啊,而且聆聆好像也比較喜歡和女孩玩 (反過來說就沒辦法考慮貝貝喜歡和哥哥玩還是姊姊玩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家裏長輩當然都還是希望是男孩,雖然這年代了大家都不會掛在口上,都說男孩女孩一樣好,可是請他們猜測是男孩女孩時,卻一面倒地猜男孩 (上一胎也是一面倒地猜男孩啊!) 某日我們又忽然想起來,如果貝貝是男生的話,可是聆聆爸家裏的長孫呢,婆婆若在世的話一定也會希望是男孩的。至於我們自己,沒養過男孩多少會好奇啊,倒底和養女孩一不一樣呢?

當然,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養育起來一定都不一樣的。對我來說,養男孩和養女孩是沒有什麼不同的。某日我卻夢到,貝貝會是一個和聆聆完全不同的、粗枝大葉的小孩,好好吃,好好睡。我想,這大概反映了我對新生兒的某種焦慮和期望吧?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

IMG_5971

前幾個星期,我的電子信箱裏忽然出現一封寄信者不明的evite。研究了好久,才確定是聆聆同學Madelyn的生日宴會邀請。

 

為什麼要研究很久呢? 一來,Madelyn雖然是聆聆的好朋友,可是我很少見到她的爸媽,長相、名字完全不記得,是完全不熟的那一種。可以見得生日宴會要邀請誰,完全是Madelyn的決定,而非爸媽。二來,聆聆口齒不清,我一直以為她的朋友名字是Malinie,所以看到Madelyn的邀請,完全想不出來是誰。總之,花了我好幾天的功夫,才知道原來聆聆收到生平第一個生日宴會的邀請啦 (而且受邀者絕對不是我!)

星期六,帶著聆聆去挑了生日禮物,我們挑了兩本書。一本是聆聆近來很愛的,兩歲時Jackie 阿姨送的Olivia forms a band,一本是很符合我們家天文學家老爸的papa please get the moon for me,當然一定附上gift receipt,方便家長拿去換別的書或禮物。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IMG_5814

圖說:聆聆與Emi、Isabelle 、Donica和三位老師合照 (老師們今天都是Laker Girls哪!)

 

星期五,是聆聆學校的期末野餐。小學的孩子是去期末音樂發表會,聆聆她們toddler 和preschool 的孩子就只有野餐會。野餐會是pot-luck 形式,在鄰近的公園舉行,很早就各自sign up 好每位家長要帶的食物,我從老師的食物清單上挑了聆聆唯一會吃的水果盤 (其他的pizza、三明治、馬鈴薯沙拉等等我都不覺得她會愛吃)。一直到野餐會前兩天,我才知道原來野餐時還有她們的跳舞表演呢。想到聆聆的第一次跳舞表演,怕她上台會怕(實在不知道當天她會有什麼狀況哪!),所以連著三天我都常常跟她預告:妳星期四要跳舞,星期五野餐時也要跳舞喲,媽媽沒有上過跳舞課,妳星期五野餐時候要跳給我看好嗎?

說起聆聆的跳舞課,從今年一月開始上,每週一次一小時。我其實沒見過她的跳舞老師,也不確定她們都在跳什麼(雖然她常常在家試圖教我和爸爸和她所有的玩具跳舞!),但是重點是,聆聆實在很愛哪! 每天都要問一次:「今天星期幾?」如果我跟她說星期一、星期二,她就會說:「今天不是我跳舞!」然後裝出一副可憐兮兮的臉。如果知道是星期四,她就開心得不得了,逢人就要說:「今天是我的dance class!」這年紀的孩子,跳什麼舞不重要,最重要的不就是開心嗎?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The Highly Sensitive Child: Helping Our Children Thrive When the World Overwhelms Them

很久以前就有格友媽媽推薦我看這本書 The highly sensitive child ,一直到最近我才在圖書館偶遇。中文譯名是「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之前我看過中英文版的書摘,心裏對書的內容有點概念。現在雖然書才看了一半,不過趁著記憶猶新,順手寫一下感想。

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就猜到聆聆是所謂的highly sensitive child。雖然我不喜歡標籤孩子,尤其是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她們的性格、喜好都有很大的變化空間,但是讀了這本書,的確有助於我了解聆聆這類的敏感小孩。本書作者Elaine Aron是心理學家,根據她的研究,不論種族文化性別年齡,約有15%-20%的人是屬於高敏感度的族群。我自認並不是highly sensitive person (本書作者的另一本書),不過與兩個highly sensitive的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其實我早該看看這兩本書。根據作者的描述,敏感度也是人格特質的一種,與外向內向不同(雖然高敏感度者70%會被歸類於內向),每個人敏感的東西也不儘相同,最重要的是,所謂的敏感度指的不全然是感官上的敏感,更大程度上被作者定羲為腦中處理訊息的方式不同, 這些高度敏感的人,比其他向我這樣、百分之八十的人接收更多的環境訊息,也更精細地分析這些訊息,也因此常常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處理腦中的資料。當然這一類的說明對我來說科學性證據不足(並不是沒有,我記得作者有提到highly sensitive 的人右腦活動較為活躍,但畢竟還是有邏輯上的跳躍),但是做為一個心理學的說法,倒是滿有意思的。

大約讀到書的前三頁,我就很確定聆聆是本書所描述的、典型的敏感小孩。她的感官敏感性其實還好,不算是太敏感--雖然不喜歡吃任何有醬料的東西、不喜歡食物混在一起吃,最近常常抱怨從圖書館借來的書有味道,走在路上也常常問我為什麼臭臭的……老實說,有時候就算我努力去聞,也聞不出來有什麼奇怪的味道啊。但這方面,我一直覺得孩子的五官本來就比較敏感一些,看了這本書才開始想,也許這也是她敏感性的一部分?

聆聆的敏感性主要表現在注意力、社交和情緒方面。我想趁這個機會,把她兩到三歲這段期間的敏感性記錄下來,茲和日後比較: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

四月十六日,第一次產檢。

因為我三年前的婦產科醫生離職,這次我又得面對一個新醫生。沒什麼可挑的,我只要求是女醫生,這很容易,因為在UCLA婦產科大部分都是女醫生,就連實習醫生也大部分都是女生。這個現象和台灣很不一樣,面對女醫生我還是比較自在。

而且這次約九週左右,就排了超音波檢查。想我上次懷聆聆的時候,是等到十二週時才第一次產檢加超音波。

原本以為原來的超音波師也換了新手,沒想到進了診間見到原來的超音波師,覺得很高興。她是一位資深的超音波師,上次懷孕時我所聽到的口碑很好,自己的經驗也很好,所以很開心。實習生來喚我去超音波,先叫我去集尿,我說不是要超音波嗎? 她說所以要先排空哪。我覺得狐疑,與我的經驗不合,又問了一次,她還是堅持如此,我沒再多問就照做了。進了超音波室,實習生跟我自我介紹,說她會先幫我做陰道超音波,然後超音波師會再來幫我正式做一次。我一聽陰道超音波,嚇了一跳,問她說有必要嗎? 因為我上次懷孕時在台灣,才約六周左右就用腹部超音波照到很清楚的胚胎著床和心跳,這次預估已九週,沒道理需要陰道超音波啊?更何況,是學生要來練習?當下的直覺就是,我不需要這種侵入性的檢查。我知道,早期超音波只是為了確認無子宮外孕、確認胎兒心跳等等,其他正式的檢查,至少都要等到十二週產檢時才做。

被我一抗議,學生就不知所措了,跑去找超音波師。我與超音波師提出同樣的疑問,說我並不想接受這麼侵入性的檢查。她說,可是妳已經排空膀胱了,腹部超音波不容易!我大叫一聲:「所以我剛才才問嘛!」正要屈服的時候,超音波師已經快速在我腹部塗上凝膠,並且在三秒鐘之內就找到了胚胎的心跳。確定著床正常,胎兒心跳正常,並且為子宮做了快速的照影。我問她:「為什麼要做陰道超音波呢?」她說早期的話比較清楚,二來腹部超音波照不到卵巢。我的想法是,如果腹部超音波照不到胚胎,才應使用較為侵入性的陰道超音波,確認子宮外孕的可能性啊。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

IMG_5626

上個星期天,我們又帶聆聆去排球場囉。今年,她不折不扣是球場上的吉祥物。

之前幾年我們也常帶她去看爸爸比賽,今年她長更大了,真的可以在球場上玩球(雖然她很堅持一個人要有一顆球才可以)。她很高興可以和爸爸一起去運動,堅持一定要帶她的小紅足球,也很高興可以見到久違的Taco、Shelly、Jackie、小明、小雪和小顥,整個早上起床後就碎碎唸個不停。叔叔阿姨們比賽的時候,聆聆就和媽媽在空的場地玩足球、沙灘球和排球,輪得休息的叔叔阿姨們,也總是來陪她玩。漸漸不怕生也認得這些爸媽朋友的聆聆,可以和每個人玩得很開心,讓我省了不少力氣精神,真是很感謝哪。中場休息的時候,她就負責拖地打掃吃粽子 (今年是棕子盃排球賽哪,謝謝Taco 帶來好多好吃的粽子!),還和爸爸在偌大的體育場裏面跑來跑去,原來她的體力還不錯呢,可以連跑好幾圈,丟球也有進步哦,可以往前丟往上丟往後丟,還有出力扭腰的動作。試圖教她拍球,結果她總是把球往地上一扔然後自己用雙腳跳來跳去,真好玩。

IMG_5592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懷聆聆的時候,都叫她寶寶。現在這一個,在性別不詳名字未定的此刻,暫時叫他貝貝好了。

是啦,我懷孕了,目前十四週。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三個月活動力大減的關係,因為我都在吃東西、睡覺和害喜。

第二胎肚子真的大得很快,覺得大概比懷聆聆的時候大一個月的肚子吧,十二週的時候覺得就像十六週,真的很可怕。現在十四週,自己覺得肚子已經非常明顯了,不過身邊的同事(全部是男性同仁,不過都當爸爸了啊?)好像都還沒發現。害喜症狀略為嚴重一點,常常想吐,不過只要約每三四個小時去吃東西,就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所以別人害喜,是吃不下東西體重減輕,我則是吃了很多東西體重增加,真是傷腦筋,不過現在本來不是該擔心體重的時候。還好這一週來害喜症狀漸緩,我的食慾也漸漸恢復正常了。

本來差點要把聆聆的嬰兒用品都送人的,結果又只好食言收進櫃子。貝貝是對我們來說有點意外的孩子,因為懷了他而不得不對下半年甚或明後年的人生計劃重新想過,不過仔細想想,也是該給聆聆添弟妹的時候了,畢竟一個作伴的「手足」,是我們能夠給她的第二個人生禮物 (第一個是名字)。預產期十一月中的貝貝,和八月生的聆聆差三歲多一點,我想是還算勉強可以玩在一塊兒的年紀。聆聆也比兩歲的時候成熟很多,此時迎接新成員,對她來說也比較能夠溝通和理解,對我來說也比應付不可理喻的兩歲兒容易一些。最近,因為她班上同學家裏也添了好多新生嬰兒,她甚至主動跟我說:「我也想要一個baby。」順水推舟,我說:「好啊,那我們去跟送子鳥要一個baby來住在媽媽肚子,等他長大一點再把他生出來好嗎?」沒想到聆聆說:「不要啦,要住在我的肚子耶!」

雖然是第二胎,就連自己好像也不再放那麼多心思在懷孕這件事情上,不過當然希望貝貝健康平安成長,孕期一切順利平安。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6) 人氣()

IMG_5290

聆聆上學已經九個月了,從新生變成班上的大孩子。聆聆的班是Montessori 18個月到三歲的混齡班,最近她也很有自我意識,知道自己是班上的大孩子。眼見她的好朋友Jeffery、Melanie、Emi、Isabelle一個一個過三歲生日,聆聆也常常問我:什麼時候才輪到我過生日?

我總是跟她說:妳是夏天的孩子哪。等夏天到,天氣變熱,妳的生日就近了。所以,今年,聆聆殷殷切切地在等著她的三歲生日。

 

很有趣地,聆聆在班上的好朋友,都是比她略大幾個月到半年的孩子,幾乎沒有比她小的 (她不喜歡跟小小孩玩?)。但也不是每個比她大的孩子,都被她認為是好朋友。去年十月親師會時,老師就跟我說聆聆最常跟這幾個孩子一塊兒玩,那時候我還半信半疑:聆聆才去上學一個多月,已經有偏愛的好朋友了? 後來隨著時間長了,聆聆愈來愈會講話,我也從自己的觀察和她口中確認,這幾個真的就是她的好朋友。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趁著母親節,和聆聆一起整理了這三個月來她在家和在學校的塗鴉。一大疊,已經多到我頭痛的地步,我用數位相機拍照存檔,然後就把它們送進回收箱。聆聆也拿她的相機(用完廢棄的拋棄式相機,爸爸修一修以後又可以按快門,還有電力可以用閃光,是如假包換的相機玩具),學我照相存證。這裏隨便貼一些她的亂畫,作為留念和日後的比較。

這一陣子,我看聆聆畫圖都是採比較隨興的態度,雖然用彩色筆、磁性畫板時她已經比較會控制筆觸,不過除非她主動說,我儘量克制自己問她「妳在畫什麼」的衝動。這陣子,聆聆很喜歡亂編一些名字,她會說她畫的是「布喀」或是「土拉底」, 總之就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名字,我也隨她去編造。偶爾也會出現一些令人驚喜的答案 (看下面影片一吧)。這階段,孩子覺得畫畫是遊戲,覺得有趣就好了。藝術森林的另一篇文章「畫裡的世界」也提到:「三歲的孩子還小,大人的反應最好不要太過激烈,讓他們覺得一定要畫出什麼來才是好的。」我覺得很有道理。因為在過去幾個月,有一段時間聆聆在家裏都不太畫畫,我後來猜測是因為有幾次我們一起畫畫,她發現爸媽可以畫出「很像」的東西,而她沒辦法,有時候她會因為這「沒辦法」而生氣不畫了,或是在畫好的筆觸上面亂塗一番發洩挫折。我想,聆聆說她畫的東西是「布喀」也是類似的理由--這樣,就沒有所謂「像」與「不像」的問題了。

當然偶爾,她在畫的過程或是畫完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畫的像瓢蟲、青蛙、香蕉或是字母Y,她也會很得意地宣布:看,我畫了一隻瓢蟲!

她還喜歡學我們寫假字,圓圓的一個一個,排成一排,說是她寫的中文。

玩水彩和finger paint 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顏色遊戲,還談不上構圖或是畫出什麼東西來。我覺得很好沒關係。尤其是看了藝術森林的文章之後,我更覺得不急著要聆聆畫出具體的圖象。「色彩的力量」一文中提到,五六歲的孩子,在畫中常出現的都是模仿來的卡通圖案,老師還要想盡心思讓她們畫濕水彩,故意讓她們無法控制筆觸來體驗色彩的力量。這提醒了我,等到孩子的握筆肌力成熟,要模仿是很容易的,但是體驗色彩裏頭流動的心情,卻是愈大愈不容易。所以,趁聆聆天生對色彩敏感、喜歡顏色,就多給她一點自由探索的時間吧。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