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了一大半,我的文章卻少得可憐。
隨筆記一下暑假的大事好了。
聆聆的暑假在P市的一所幼兒園渡過,這所幼兒學校真是我所見過最特別的一所學校了,我和聆聆爸爸參觀兩次,不約而同地決定:雖然價格遠超過我們的預算,但是這個學校貴得有理,我們可以預見孩子在這個學校裏會有多快樂。事實証明,聆聆上學的第一天,我提早下午一點多去接她,她玩到不想走,要求我晚一點再來,這對「慢熱」、「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警覺性特別高」的聆聆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狀況。至今六個星期,聆聆每天都玩到不想走,玩到全身髒兮兮,常常玩得連鞋子都找不到,完全是一個「暑假的快樂天堂」。
但是,對我來說,這個學校特別之處,遠超過硬體上的回歸自然、用心維護,而是他們對待、尊重孩子的態度,重視教導孩子社交和語言的技巧。我們相信,這對於不善處理情緒的聆聆來說,會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機會。
這所幼兒學校,硬體上就足夠吸引人,小木屋的教室,綠蔭遮蔽的園區,園區裏不見塑膠的彩色玩具,取而代之的是粗麻繩和舊輪胎,可以爬上真正的樹屋;溜滑梯是金屬材質,掛上水管就變成滑水道;木頭的秋千上,是點點白花似雪的景致。教室裏面就有個閣樓樹屋,孩子們可以在上面玩木頭積木。後來我才知道,學校有自己的木工,所以大部分的教具、玩具,都是校方木工自製的。當然,小木屋的維修也是木工叔叔們的重點工作。
每天到學校時,老師們已經準備擺好每天不同的遊戲給孩子們玩,大部分都是自然的產物:自製的麵粉黏土、陶土,學校有自己的小窯可以把孩子們的陶土作品燒成陶器,混在一塊兒的各色種子(本來應該是鳥食,很莫名其妙的玩具,但是孩子都愛耶),埋在沙地裏的造型動物(旁邊自然是孩子們用的鐵製鏟子),各種顏料和顏色的水,幫娃娃洗澡著衣……教室裏面,木頭的積木,扮家家酒用的小木屋、玩具、娃娃、dressup 用的各式衣物和布……看著孩子們玩這些簡單的東西,常常讓我覺得,孩子們的快樂這麼簡單,創意這麼簡單,遊戲也可以有這麼簡單的出發點。這個消費過度的年代,我們是不是給孩子太多物質的東西了?
孩子們的勞作也很特別。在這裏,聆聆第一次自己拿(真的)針線,縫了一隻自己的小熊,還自己在粗布上畫了熊臉和衣服。雖然這隻小熊被她親愛地抱來抱去,很快就需要媽媽的針線補救,但是我已經萬分驚奇!最近,聽老師說聆聆開始做木工,用鋸子和釘子,不過這個工作可能得讓她做很久,所以我還沒看到成果。這些相對困難的工作,對孩子們的耐心是很大的考驗和訓練,孩子們也慢慢學會一天做一點工作、因為挫折而暫時放下、隔天再繼續,直到project完成時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悅。
學校的硬體設備是一回事,我和老公都同意,對孩子的教育來說,「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環,我和老公都對這所學校的老師們深感佩服。當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裏的老師絕對不會工作八個小時,我看過太多很好的幼稚園老師,卻因為工時太長,而漸漸失去教學的熱情和耐心,我自己帶孩子也清楚,身體疲憊時還要以鎮定的情緒處理孩子的「無理取鬧」,萬分困難,也因此更可以體會老師們工時過長的辛苦。在這裏,孩子們上午上課只有四個小時,也許前後再加準備的工作,每位老師一天只工作五、六個小時,師生比又特別高(四五歲孩子的班,師生比是1:5,聆聆之前的preschool,師生比是加州規定的下限1:12),自然整天面對孩子時都是笑容滿滿,也更有耐心和智慧去引導孩子處理語言、情緒、社交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帶聆聆去參觀教室時,剛好遇上孩子們的音樂課,音樂老師脖子受傷,帶著護具來上課,孩子們自然都好奇。老師花時間說明了她受傷的前因後果,然後圍成一圈的孩子們就開始發問、討論。我驚異於這些四、五歲孩子們說理提問的能力,許多孩子也分享了他們自己受傷、或是家人受傷的相關經驗,我更感佩於老師們帶領孩子面對現實世界的態度。學校,不是一座孩子們的象牙塔,孩子們來這裏認識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不同的人與生活的方式,學習面對人與人的衝突,學習處理不同的社交與生活問題。
在這裏,孩子們發展著自己的遊戲:
比如說:教室外面的沙地上,一群孩子們用積木蓋了城堡,另一群孩子們挖出了護城河,老師幫著孩子吊水管、沖水道,孩子們的鞋子、衣服都溼了。當水道的水「不聽使喚」時,老師們引導孩子如何實驗、改變。老師們不是提供答案的人,老師們在這裏是幫助孩子釐清思緒的人,不管孩子的「解決方案」有多對或多錯,老師們的態度都是鼓勵,並無差別。
女孩子們很愛玩dress up。教室裏有好多布織品,一日我去時,女孩子們都把頭髮綁上長長的彩色紗布,玩起了長髮公主的遊戲。又過一日,這些紗布綁在單槓上,變成孩子們的馬戲表演。
有一陣子聆聆發現學校有很多蜘蛛,有一天她在爬她最鍾愛的繩結時,發現上面有蜘蛛網,她嚇得大叫大跳。我請她去跟老師講,老師聽了只是很平淡地說:對啊,我們這裏有很多小蜘蛛,牠們都是無害的。如果妳不喜歡那邊的蜘蛛的話,那妳今天就不要去那邊玩好了。還有很多其他可以玩的地方啊。第二天、第三天,聆聆又回到繩結上了。
這是我理想的學校所應該、也可以提供給孩子的學習環境。短短六個星期,我們已經感覺聆聆在情緒和語言能力上的大幅成熟,再加上,每天她都玩得筋疲力盡。在從前的學校,聆聆就很喜歡爬monkey bar 這一類的體力活動,來到這裏,她每天都在練習爬繩結、滑zip line,整個下午光著腳丫跑來跑去。從前的學校比較保守,總是擔心孩子的安全,對於孩子怎麼玩,有很多規範。在這裏,玩是沒有界限的,於是,聆聆很快就學會了在monkey bar上倒吊,會自己站著盪秋千,有一天我去接她時,她竟然表演雙手放開、倒吊盪秋千給我看!而一旁的老師,竟然還鼓勵地說:「看,她自己發明了一個new trick!」
孩子們在這裏與大人、孩子互動、學習,她們對自己的遊戲與玩伴有選擇,美式作風對孩子的選擇完全尊重與體諒。這種完全的尊重讓孩子也學會了尊重別人,這是我希望孩子在學校能夠學到的東西。
週三,聆聆班上有一個小劇場表演,劇本是按照the hermit crab這本童書改編而來,劇中的角色都是孩子們自己選的(海中生物)。孩子們上台時都害羞,老師們也很明白五歲孩子面對群眾的能力所在,所以孩子們上台不用說台詞,只要搖搖手中的樂器就可以,讓所有的孩子們都還算自在。孩子們用床單自製的佈景、用枕頭套自製的戲服,實在非常有藝術感,美不勝收。
我想,這所學校,真的很接近我理想的幼兒園了(除了價錢以外)。
這裏不教寫字不教認字,但是老師們讀給孩子們聽的故事,卻是chapter books等級的故事,孩子們也都聽得津津有味,一日期待過下一日的故事發展。語言的能力,本該由「聽說讀寫」的順序進行,孩子們享受文學,並不受識字與否的影響,而我深深感到,因為喜愛文學、喜歡閱讀、享受故事中的世界,這些孩子對閱讀有更大的嚮往與期待。
這裏沒有人教孩子畫畫,卻提供給孩子各式各樣的自然素材,我看到的是孩子們各自純樸不超齡的筆觸,經過老師們的安排,卻自有童真趣味。
這裏的老師不超時工作,擁有特別好的師生比,一整天都保有好精神與好態度,特別著重教導孩子溝通的技巧,尤其是當孩子面對社交壓力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如何自處?
這裏的環境優美自然,玩具偏向大自然的取材,廣大的園區讓孩子們自由奔跑。簡單的材料,加一點巧思,孩子就可以玩得好開心。
我發現,每天我也花好長時間在這裏陪聆聆。大概是,這麼美的環境,我也捨不得走。
早上,聆聆忙著秀給我看她的new tricks,要我陪她玩zip line和rope swing。下午,我刻意提早一點帶詠詠去,因為詠也很愛去玩,老師們也都對詠很好,好吃的都分給他吃,好玩的也讓他玩。聆詠都一定要玩到關園時,才願意離開。
這個暑假,聆聆很幸福。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