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7556


好幾個月以前,我就發現,聆聆對於人的身體受傷,顯得非常在意、關心。自己身上出現一點小傷,她就會不斷看、不斷摸,常常令我困擾。有時候發現爸媽身上有一點小傷,或是一顆痣她也以為是受傷了,就會不斷探問,摸摸看問你痛不痛,成天到晚要幫你擦藥,所以我們家的乳液,有一半都是被她當成藥,擦在我們身上。甚至連家裏的玩偶和書,有點脫線、破頁現象的,也被她歸類為「受傷」,一定要爸爸媽媽修補好為止。有的真的沒法修補的,就只好藏起來讓她眼不見自然忘記了。

我們也趁機教她:妳看,身體雖然會受傷,可是也會自然復原啊。結了一個小小的痂,就是在保護新生的皮膚,過兩天,真的就好了!當然也趁機教育:醫生叔叔是來幫助我們的,我們生病的時候,就去找醫生叔叔,就不會痛痛了。不過這招好像沒什麼用,到目前為止,聆聆還是一見醫生護士(尤其是兒科診間)就大哭害怕不止。


爸爸媽媽生病了,聆聆也會很體諒的說:「媽媽 Are you okay? 去睡覺!」或是說:「爸爸咳嗽,多喝水!」等等。她探問的口氣很溫柔,好像真的很擔憂的樣子,所以生病中的我還要安慰她::「媽媽生病了,不過休息一下就好了!」等等。在playground 看到別的小朋友跌倒、受傷,也會顯得非常關心的樣子,雖然不知所措但是會站在一邊關注。有時候會「假裝自己也跌倒」「假裝自己也在哭」地演起戲來,要求爸媽來扶,不知道是不是一種心理的投射?有時候,甚至連家裏的玩偶掉到地上,她也覺得「牠跌倒了」,然後自己模仿跌倒一番,真的是很有趣。

幾個月前去露營時,剛好遇到一隻被車撞死的松鼠,我不忍跟聆聆說松鼠死掉了,只好跟她說松鼠受傷,所以躺在地上不能動了。聆聆就很緊張地一直看(而我在旁邊希望她不要一直仔細研究),一直說松鼠痛痛,需要擦藥藥,非常擔心的樣子,我只好跟她說:「我們去找公園的松鼠醫生來看看、幫牠擦藥藥好嗎?」她就很堅持我們趕快去找管理員醫生來看看,才肯離開。那時候我才發現,聆聆已經很有同情心了,至少在「生病、受傷、痛痛」這一方面,是可以感同身受的。




這類對身體受傷、生病的擔心,也反映在我們最近的繪本閱讀上。看繪本,總在出現「意外情節」的時候,看到她格外擔憂的表情。Baby 時期的愛書,大多是歡樂的韻謠(如Sandra Boynton的幽默書,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最愛)、簡單的重覆性的故事(如Eric Carle 的棕色的熊),在那些故事裏沒有太多令人擔憂的事情。但最近聆聆開始喜歡有故事性的書了,所以我們開始接觸大量的、不同的有情節起伏的故事,我才真正體會到,正如Claire 提示過的:一個好的繪本,是不需要文字,光是圖片本身,就能夠說出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連聆聆這樣的兩歲兒,也可以看得懂。

所以,聆聆最近的口頭禪是:What happened? 看到圖片裏面引她注意的事情,她就會說What happened? 在日常生活裏看到不尋常的事物(其實有很多是尋常的,只是對兩歲兒的單純世界來說,並非每天所見),她也會問What happened?

Image of 無臉先生


最早發現聆聆不喜歡「身體受傷」的故事書,是在我們從台灣帶回來,世一出版的「無臉先生」故事書中。其實我還滿喜歡這個充滿想像力的簡單故事,但是當時才一歲多的聆聆,只要看到醫生出現,把無臉先生的五官胡亂擺弄一通的時候,就會說「怕怕!怕怕!」,強迫我們把書收起來。可是這本令她「怕」的書,她又常常要拿出來看,我想,她應該是又怕又好奇吧。

最近,這個症頭延申到非常多所有的故事書裏,我才第一次發現,怎麼故事書裏「受傷、生病」的情節這麼多?Bear feels sick,當然講的就是生病的故事,才聽過一次就被聆聆打入冷宮,不淮再出現,而且,就連我們多個星期後再唸到同一系列的 Bear snores on ,聆聆還會一直不斷提起:熊熊生病了~~~

圖解:Bear 系列的書,圖片畫得很棒,文字部分我並不特別欣賞,但是和聆聆一起看圖編故事,還滿好玩的。

Image of Bear Feels Sick Image of Bear Snores On


經典圖書Madeline(大力推薦!),我原來以為聆聆會不懂,沒想到從第一次唸起,她就要求我重覆不斷地唸。這本書的畫風比較偏向漫畫,卻包含非常多細節,巴黎入畫的經典場景(如聖母院、巴黎鐵塔等等)很多,就連不會看漫畫的我,也很享受這個「圖畫說故事」的繪本。中間有一頁,在圖畫裏出現一個跛著腳的人,聆聆自然又要問What happened? 當然當故事主軸發展到madeline 生病住院,更是讓她擔憂不已,每次唸時都要重覆看Madeline 坐在床上大哭的那一頁數十遍不只。而這本書之所以沒有被打入冷宮,反而成為她的最愛,應該是因為後來出現了Madeline 康復的快樂畫面。所以聆聆每次都要重覆翻閱從madeline 生病、住院到她的病房party  的那幾頁。雖然最後的結尾她並不懂,不過無損於她享受這本書的樂趣(和挑戰?)她不斷地探問「怎麼了?」,顯示對於生病、住院這個經歷的好奇。

就連Cordoruy這本經典「玩具動員」書,都能被她說成「受傷、怕怕」的書。這本書是講一隻玩具小熊的故事,玩具小熊怎麼會受傷呢? 其實,小熊只是掉了一個扣子而已,但聆聆就覺得他受傷了,不斷為他的扣子擔心著。

有一本書很有趣Parts,講的是一個小男孩擔心自己的身體快要四分五裂的故事,我試讀時就猜想聆聆一定會怕的。果然沒錯,她很怕,每次看到封面就說:「怕怕,收起來!」不過,這本有趣的書,對孩子對於自己身體的好奇和不解,有很童心的闡示,推薦給四到六歲的,尤其是正經歷換牙的孩子喲!

其他的真是不勝枚舉,不要說小紅帽和三隻小豬這種有大野狼吃掉人的恐怖故事,或是Monster 的眼睛掉下來這種黑色幽默了,就連青蛙跌倒、小鳥羽毛掉了這種情節,都足以讓她爬到媽媽身上,說「怕怕,怕怕!」哩。

Image of Madeline Image of CorduroyImage of Parts

關於孩子的恐懼,我現在慢慢有點了解了。聆聆是個慢熱的孩子,凡是她不熟悉、沒見過、不理解的東西,她會把這種不確定的感覺,歸類為「怕怕」,不願意嘗試但是慢慢可以接受觀察,觀察久了確定對自己無害,她就能克服這種恐懼。從她害怕醫生泡泡沙子、動物(、petting zoo)、遊戲(如旋轉木馬)、蒼蠅到生病受傷,慢慢發現只要給她時間,她都能夠自己觀察出「這沒什麼可怕嘛」的結論,讓我們驚喜地發現:她長大了,她不怕了!(目前泡泡、沙子、petting zoo小動物都很愛了,蒼蠅無所謂了,醫生和水族館的大水缸還是會怕!)

所以我想,她對於自己的身體,也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了解吧。



相關連結:

怕怕和最怕【1Y3M】
泡泡不要來【1Y7M】
大魚不要來
模仿貓,怕怕【1Y9M】
玩沙記【2Y1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