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8142


聆聆上學一周了 (其實四天而已)。雖然只是從home day care 轉到學校的toddler care,不能算是正式的上學,爸爸卻說,感覺聆聆像一夕之間長大了。

第一天,送她去時哭了十分鐘吧,接她的時候她卻很開心,說明天還要來school玩。問她什麼好玩?她說倒豆子。應該是一種Montessori的教具吧,讓孩子們把綠豆倒來倒去的,嘩啦啦地很有音效,聆聆在洗澡的時候常常玩類似的遊戲,拿兩三個杯子盛水倒水,反覆操作覺得是遊戲。沒想到她對這個教具特別有印象?

第二天,早上也說要去school(我很怕她反悔說不要去了,如果這樣的話要怎麼辦呢?我整個晚上都在擔心著。),送她去時也很順利,只是從她臉上看得出來有點緊張,要我抱她進教室,看到老師的臉時卻又哭了。我很堅持跟她說再見,確定她有聽到了才離開,看她哭的樣子,就知道不會哭很久。看過好幾個格友的記錄,都說第二、三天是最難的,我心想我們又過了一關了。原本預計十一點去接她,我故意晚了幾十分鐘,果然去時其他孩子們都開始吃午餐了,聆聆也坐著,但因為媽媽沒準備她的午餐,她只能喝牛奶。我問她:明天我們也帶午餐來,和小朋友一起吃好嗎?她點頭說好。問她在學校好不好玩?她說好好玩。什麼好玩?她想了很久,大概說不出來是什麼東西,最後說了一個:「看書!banana的書!」



第三天,聆聆第一次自己走進教室,走到老師旁邊,猶豫著是不是要坐下來做工作。我跟老師講了幾句話,跟聆聆道再見,走出門時才聽到聆聆忍不住哭了起來。今天我給她準備了便當盒和水果。中午去接她時,一半的孩子已經吃完午飯,躺在地上整齊排好的小床上了,聆聆乖乖在吃飯,不過顯然是好奇地看別人又一邊吃,吃得很慢。問她明天和小朋友一起睡覺好嗎?她也說好。

倒是送她去保母家時不太順利。因為她吃飽,在車上搖晃一下就想睡了,這時反而要挖她下車,她就很不高興,哭了起來。我想,這個時間點的確不太好,明天乾脆讓她在學校午睡好了。


第四天,聆聆一進教室,看見後門大開,一半的孩子在戶外玩,馬上就往外衝,等我回過神來,她已經在溜滑梯了,連再見也忘了說,當然也沒哭了。我把她的午睡寢具交給老師,便當放進冰箱,心裏擔心著她會不會不午睡。其實我根本沒預期會進展那麼順利,想幫她買的可愛便當盒和便當袋都還沒買,午睡寢具也是臨是從家裏隨便抓出來的。下午二點半去接她時,所有的孩子都起床了,行軍小床已經收好,孩子們都坐著吃點心。我想,啊,我忘記幫她另外準備點心了,還好老師給她一小杯prezels。她沒吃過,很開心地在吃,旁邊的孩子都是水果小餅乾一大袋的。她沒發現我,我跟老師聊了幾句,老師說她是很獨立的孩子,我站在門外偷看了她十分鐘。她很乖,很專心地在吃點心,看來真的已經很適應這團體生活了,心裏感到酸酸的。問老師,她的午睡睡了嗎?沒想到,她自己乖乖地睡了兩個小時,比在家的時候睡得還要好?

 

聆聆長大了,她不再是那個看到陌生人就大哭的小小孩。她這麼快就適應了新的學校,反而讓我有些失措。本來,我咬著牙在付兩邊的保母費,就是怕她不適應或是不喜歡新學校,還可以回保母家。原本以為,整個星期她都只能在學校待二、三個小時,還在家備戰怕隨時得去接她,打算花一整個月的時間,讓她慢慢適整成在學校待整天,所以保母那邊我一直都還在保留中,沒想到,下星期一,我就可以去跟保母說,下個月她就要完全與保母說再見了。

每天我都試著與她談談學校玩了什麼東西,不過也知道別對她的答案太認真,因為兩歲孩子的時間觀念還不太清楚,回答的未必就是今天在學校做的事情。我也仔細觀察她是否有因為新環境而造成的壓力,目前看起來都很好,反而比去保母家的時候還要開心,不但沒有更黏人,而且還常常自顧自地大聲唱歌、嘰嘰喳喳地愈來愈多話。看了她的表現,我很放心。



我發現,當父母其實是一個不斷學習與調整的過程。不管書上說孩子有什麼的進度,不管大部分的同齡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也不管妳本來預期自己有如何的教養理念,這種種都必須根據個別孩子的成長而有所調整,不能一成不變。就像幾個月前,我們討論過後,決定讓聆聆在保母家繼續快樂長大,以為轉換環境對敏感的她來說會是太大的壓力,但是僅是幾個月的時間,她已經跨出屬於她自己的一大步。她還是小心翼翼地觀察環境,但並非哭哭啼啼地抗拒,更不是拉著老師裙角,膽小怕生,無法享受學校所提供的種種樂趣。(聽說我自己小時候就是這樣,整天哭哭啼啼地拉著某老師不敢離開)。我為聆聆感到驕傲的同時,也想起來育兒書上說的:「給孩子足夠的愛,她們就能成長成為獨立的孩子!」



關於孩子怕生、害羞這件事,我有一點自己的想法。聆聆從小就人和環境很敏感,這一點到了一歲左右時達到顛峰,有任何陌生人出現在家裏或保母家,或是有任何陌生人直接注視她、觸碰她,都會讓她大哭。這當然和孩子的天性有關係,但也不要忘記是年齡的標記之一。面對怕生的一歲聆聆,我一直給她(和自己)足夠的信心,不強迫但給她機會接觸各種人事物,給她時間觀察以後再讓她決定,牽她的手帶她去探險,給她足夠的安全感,不需要特殊的手段,我相信孩子都能慢慢克服恐懼,長成一個大方的人。這一年來,我也常常接受到來自長輩或是陌生人的意見,說「不要把孩子整天關在家裏啊!」「要多帶她出去走走,和別的孩子交際」,我心知這都不是問題所在,常常還要幫聆聆辯護。前兩天帶聆聆去玩沙時,又出現了同樣的狀況,聆聆才剛蹲下來玩沙(不敢坐),就有一個同年中國女孩兒過來,直接拿她的玩具玩,我們當然是採鼓勵的態度,鼓勵聆聆和同伴一起玩,也了解自我中心的兩歲兒,常常都只看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拿了就玩,我們也不介意,不過聆聆對於「直接侵入她的地盤和玩具還被父母認可」的女孩,已經有了壞印象,站在一邊盯著她,就是不一起玩。我和帶著女孩的爺爺聊天,這位中國爺爺就給了我以上一番說詞,還說他家孫女,就誰也不怕,跟每個孩子都玩得好。後來聆聆完全不跟那個兩歲女孩玩,跑去溜滑梯,認識了另一個中國、六歲的大女孩,跟著姊姊跑、跳、爬,就玩得挺好的。


聆聆的社交之路,還有很長的一段要走。這也是我希望她在學校慢慢學會的。我相信給她時間觀察人際應對,慢慢地她就會對自己更有信心了。


話說回來,小時候的我,又何嘗不是一個非常害羞、內向的孩子呢? 中學和大學時代才認識我的人,大概不會把我和「怕生、害羞」兩個字聯想在一起吧? 雖然本性還是內向的,不是屬於非常活潑、會社交的那一型,這是個性裏的本質,不需要改變。



相關連結:

上學第一天
二歲換Montesorri學校?
九個月的daycare 經驗
尋找daycare

延伸閱讀:

【派翠西亞的日記本】媽媽的完全幼稚園手冊

【Carol的美麗花園】怕生、害羞的小荳芽<上><中><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