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聆一歲以後,我的關注焦點,慢慢從生理發展轉移到心理情緒發展上。
最近幾件事情,讓我體會到身為一個學步兒,其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當然,和嬰兒時期比起來,現在的聆聆聽懂得許多事情,也能夠自己做到許多事情,看見她成就某件「小事」之後--不管是爬上高腳椅站起來,自己餵自己吃了一口飯,幫媽媽擦桌子,還是自己把鞋襪全都脫下來--她那得意的表情,自己為自己用力鼓掌的樣子,發出驚嘆「啊~~」的聲音,都叫人忍不住跟著她一起拍手。我相信這種「成就感」,是讓孩子從爬到站,慢慢學會生活自理,一天一天進步最大的動力。
聆聆喜歡挑戰自己的能力:看看她能爬多高?看看自己一隻手能夠一次拿幾隻蠟筆?看看自己一次可以抱得動幾本書?看看自己能不能像爸媽一樣吃一個大bagle?可以把積木疊得多高?如果成功了,那種得意的表情,真的只有在天真的孩子臉上,才能看到。
但是,她畢竟還只是個一歲三個月的孩子,做不到的事情還很多。這點在我們爸媽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她來說,生活裏除了成就之外,也充滿了挫折。
![]()
有一天,我拿出一組在台灣時買的四到八片拼圖來玩。我知道聆聆還不到會拼圖的年紀,也沒有期望教她拼圖,只是想拆封來看看,順便讓她驚奇一下媽媽的能力(哈!)。我們玩了一會兒,聆聆想把拼圖板拿起來,圖就散了一地,我說:「沒關係沒關係,看媽媽把蘋果拼回去!」她又試了好幾次,每次拼圖都散了,拿不起來,聆聆不喜歡「破掉」的東西,生氣地用手把地上的一片片拼圖在地板上亂推,非常挫折的樣子,大叫著「啊~~~~~」,最後竟然哭了起來。
那一瞬間,我才意識到,這件「只有媽媽做得到,聆聆卻做不到」的事,對她來說是充滿挫敗感的。但是,她又有挑戰的意願,所以之後幾天,她每天都把那盒拼圖抱出來,要我們打開,當拼圖「莫名其妙」一次一次散開破掉的時候,她變得愈來愈生氣,最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地大叫。三天之後,我就把這個還不符合她年紀的拼圖暫時藏起來了。
當然,類似的挫折感,在她的自我意識高張,凡事都想自己來的這個年紀,無可避免地出現在生活各處:高處拿不到的東西、爸媽才能打開的櫃子、還不會穿的襪子、湯匙舀不起來的飯菜、一叉就散掉的水果、爬不上去的樓梯……聆聆雖然知道,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忙,但是她也多麼希望能夠自己穿衣、自己吃飯、自己選擇要去哪兒、不去哪兒、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而不需要事事「被」安排、「被」告訴……。
聆聆還不懂得怎麼樣面對挫折,當挫敗感來襲的時候,她很容易進入一種沮喪的情緒裏。在挫折的時候,她可能忍不住出手打人或打自己,可能亂丟東西,可能大哭大叫。我認知到她的挫折,所以我願意抱緊她,告訴她沒有關係,東西掉了我們撿起來就好,拼圖散了我們重新拼就好,積木塔倒了我們一起再疊一次,湯匙歪了媽媽扶著她的手再吃一口,可是我們不可以打人出氣,要跟被打的人說「sorry」,要慢慢練習用「說」的,快樂還是生氣沮喪,我們慢慢練習把它「說」出來。每個人都有情緒,都要學會為自己的情緒找一個溫和合理的出口。
![]()
![]()
最近的體會愈來愈深。我的一歲聆聆,最需要學習的,不是ABC,不是123,不是吃飯喝水上廁所,也不是講話畫畫疊積木,而是從認識自己的情緒與挫折開始,進而到表達自己的情緒,再到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我們這一年最重要的功課。
相關連結:
我的一歲兒--倔強的堅持
我的一歲兒--挑戰權威的年紀
How to raise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 from babycenter.com
- Dec 08 Sat 2007 06:31
我的一歲兒--成就與挫折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