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年,經歷懷孕生子一陣子的混亂之後,我想開始回復星期六帶聆聆(和詠詠)去圖書館和playgound 的舊習慣。

元旦假期,趁著天氣好,圖書館也有開門,我們照例到往家附近的圖書館去。推著詠詠的推車,我們母女倆一下子就在圖書館裏找到久違的感覺,兩個人一下子就搬了幾十本兒童讀物,再加上聆聆挑的Barney影帶,把重重的書扛上車後,我們照例到playground 去玩。

熟悉的playground,聆聆衝得很快,一下子就把推著笨重推車的我甩在後面。沒有交通危險的地方,我也就讓她在視線可及的地方跑,遠遠地看到她與一個女孩在溜滑梯下「交談」?聆聆在社交上是比較害羞的孩子,很少快速與playground 遇到的孩子交上朋友。果然,我一靠近過去,那個女孩的媽媽就過來自我介紹了,原來她們是同學!只是對方女孩都比較早回家,不像我總是讓聆聆待到五點多鐘,所以平常很少有機會見到。

聆聆和同學開心地玩起來。一遇上熟人,聆聆玩得超級瘋,一邊笑一邊跑,同學跟著她東奔西跑爬上爬下。原來體能不錯有很有競爭心態的她,在playground還滿有「領導風範」的?比她大上幾個月的同學,一直在後面追著她,她則是一會兒扮家家酒煮東西來給我吃 (然後同學也煮來給她媽媽吃),一會兒大笑地爬梯上上滑梯又爬另一邊的梯子下來 (用溜的太沒有挑戰性了?)熟悉的同學,熟悉的場地,聆聆就變了一個人。難怪她的老師也說,一到playground,聆聆整個人就變「亮」了!(其實就是說她是野小孩的意思啦!)

 

我和同學媽媽聊起來。她說她試著和好幾位聆聆班上的同學play date,可是發現班上好多女孩都「太成熟」了。才三四歲的小女孩,玩的是芭比和American Girl的洋娃娃,甚至還有人看High School Musical?看來,這位媽媽在這方面,與我們家算是志同道合。我跟她說,聆聆在這些事情上,應該算是很「幼稚」的吧。她連Disney的卡通都不敢看,卡通人物也全都不認識,唯一認識一隻Tinkerbell。結果發現對方孩子也是莫名其妙喜歡Tinkerbell,我們推測大概是班上有人喜歡常常帶相關產品去學校吧?我們都不希望過早給孩子接觸這些東西,因為隱藏在芭比這些玩具背面的教育意涵不但有限,而且對於孩子的成長也無甚幫助,Disney 的公主文化,到底教給了我們的女孩什麼樣的思維?對方媽媽說:「三歲孩子接觸這些東西,不覺得太早了嗎?」

我倒是覺得,這些東西不管幾歲,最好都別接觸太多。當然,孩子有孩子的文化,要全面禁止消除是不可能也不健康的做法,在學校,孩子面對的社交圈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我們只能儘量延緩「公主勢力」入侵的時間,希望當孩子稍大一點,就會有更多的抵抗力了。

 

我對於Montessori的混齡教育並不反對,可是也可以想見,班上的五歲孩子對聆聆這樣的三歲孩子來說,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她們是好的role model,對三歲孩子有很正面的影響,但是如果沒那麼好的話,負面影響也不少。我和這位媽媽都有發現,孩子最近開始會說:「某某是我的朋友,某某不是我的朋友,我討厭某某,某某不跟我玩」這一類的事情,有時聆聆也會擔憂地跟我說:「某某說她不喜歡我!」因為我們平常不會這樣跟孩子講話,顯而易見是從學校學來的。聆聆和同學兩人玩在一起時,我們兩位媽媽就見證到同學忽然問聆聆說:「We are friends, we can play,right?」這位媽媽說:「妳看,三歲的孩子不是應該跟誰都是朋友嗎?」

或許我們心裏一致的想法是,三歲的女孩,別長大太快!別急著進入大女孩的世界。我們喜歡看妳們拿落葉當沙拉、拿樹枝當叉子、做看不見的蛋糕、吃想像的冰淇淋,我們寧願妳們在沙子上畫圖、興奮地追逐小松鼠、爬上爬下像隻小猴子。三歲是很棒的年紀,就好好做個三歲孩子吧!

 

我跟這位媽媽說,我常都會帶聆聆來星期六的圖書館story time,然後在playground 玩,如果她們有空的話,可以一起來玩。她試圖約我們play date,但是礙於我二月開始上班後時間難以配合,星期假日我則希望留給家人,保留彈性,就沒有當場答應她。不過, 看聆聆和同學玩得好開心的樣子,希望以後星期六還可以再遇見她們。(以前也曾在這裏遇過班上另一位同學,我也跟對方爸爸講了星期六的事,可是後來就沒有遇到過。聆聆還常常問我,為什麼某某都沒有來story time 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bpm 的頭像
    pbpm

    聆聆詠詠,長大的聲音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