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228


回台灣一趟,聆聆的中文語言能力大進步,最近每天,都會帶給我們驚喜和數不盡的趣味,真的到達可以和她聊天的地步,這時期的孩子,真的是很好玩。可惜大部分我都聽過笑過即忘,這裏信手拈來一些勉強記住的吧。

一.

聆聆吃飯,要玩偶兔子來陪。

聆聆:「兔兔,啊!」作勢要兔子張口。
拿著兔子的媽媽「 啊!」

「咦?」聆聆仔細研究了一下兔子的臉。「妳沒有嘴巴!」
媽媽忍住笑。「我沒有嘴巴嗎?噢哦,怎麼辦?我沒有嘴巴怎麼吃飯?」
 「妳不能吃飯,妳沒有嘴巴!」
「那怎麼辦?」兔子快哭了。

「沒關係,長大就有了!長大就有嘴巴,可以吃飯!」

同樣情景也發生在Hello Kitty身上。有些玩偶有嘴巴可是張不開的(廢話!),聆聆也會安慰她:「長大嘴巴會長大!就可以張開!看!」還兼帶動作表演給玩偶看。有些玩偶的牙齒露在外面的,聆聆就認為他們已經長大了,可以吃飯!孩子的邏輯,真是很可愛。


二.

聆聆最近的過去時間分詞是「剛剛」。

「媽媽我剛剛有吃鍋貼。」
「對,妳昨天晚上有吃鍋貼。」

「媽媽我剛剛有坐飛機。」
「妳坐飛機去哪裏?」
「去阿公家。」(那是一個月以前飛去阿公家。)
「阿公家在哪裏?」
「在台灣,我有坐飛機。」

以上這種屬於我知道事情是在何時發生的情況。以下是比較困難的偵探:

「剛剛有蜘蛛來。」到底是剛剛還是一個月以前?
「剛剛爸爸打電話,我和爸爸講話。」咦,真的嗎,我怎麼沒聽到電話響。
「剛剛叔叔來修電視,電視壞掉了。」到底電視有沒有壞掉呢?



她的未來時間分詞則常常是「等一下」。

「我第一下要去公園。」嗯,是下午去公園玩的意思。
「我等一下去學校。」咦,那是明天星期一吧?
「我等一下長大,可以用剪刀。」
「我等一下要坐飛機去阿公家。」
……

我知道孩子不是說謊。孩子的時間觀,還很勉強地只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用聆聆的中文來說,那就是「剛剛」「我要」和「等一下」。

IMG_1527

三.

亮了!」早上醒來的第一句話,通常是這個。
「對啊,天亮了,太陽公公出來了。」

走到客廳,她又說:「黑黑的了。」
媽媽趕快去開燈。「又亮了!」

吃早餐時聆聆想摸燈泡,媽媽趕忙阻止,順便趁機教育:「聆聆,亮亮的燈都很燙,不能摸,摸到手會很痛哦。」
重覆幾遍以後,聆聆開始測試。指著廚房的燈說:「可以摸?」
「不行,亮亮的燈很燙哦。」
她又挑上客廳的燈。「可以摸?」
「不行,亮亮的燈很燙哦。」

忽然她指著陽光明媚的窗外說:「可以摸?」「外面亮亮的,可以摸?」
我忍不住笑了。「太陽也是大燈泡,很燙很燙,可是摸不到啊。」



四.

聆聆常常會幾天重覆同樣的句子和詞尾。

剛開始是「了」,每一個句子後面都加「了」。我吃飯了,我玩玩具了,我唱歌了,媽媽妳來玩了,爸爸你回家了,蛋糕吃完了,其實飯還沒吃,玩具正要玩,歌唱到一半,蛋糕根本還沒出現,她不管時態一律加上「了」。後來又時興加上okay? 所以就變成「我吃蛋了,ok?」「我拿毛巾了,ok?」「我自己刷牙了,okay?」

在台灣的時候,忽然變成「啦!」。妳去幫我啦,我自己刷牙啦,我不要出去啦,電視關起來啦,他不要坐在這裏啦。聽起來真的不太有禮貌。

還好,最近又變得可愛起來,多了分商量的口吻。「媽媽,我要吃餅乾,好嗎?」「妳幫我倒冰牛奶,好嗎?」「帶兔兔去溜滑梯,好嗎?」「我不要穿外套,好嗎?」


五.

早上帶聆聆走路去學校,常有車子正要從車庫出來。聆聆一定要目送車子離開,跟車子說:「白色,byebye」然後等車庫門自動關上。

晚上牽手走回家時,又經過車庫。

「天黑黑了,車車回家睡覺了。」她覺得車庫是車車的家。
「對啊。車車都要回家了。」
「咦~~」她發現新大陸似地。「有空位!」
我驚訝她懂得空位這個詞,但想起幾天前睡覺時她拉了一堆動物來睡,自己說:「沒有空間了!」也是類似的概念。

「有車車還沒有回家啊。等一下就回家了。」
她又站定,我很怕她決定要站在那裏等那輛車回家。

「咦?看!」
我仔細一看。「對哦,有一個輪胎耶,而且是黃色的輪胎。」
「輪胎是誰的?」
「輪胎是車車的啊。」
「車車在哪裏?」
「車車還沒回家。」
「噢哦,車車忘記帶輪胎了。」

慘,我實在很不想站在寒風中解釋,車車不可能忘記帶輪胎就出門,所以決定馬虎過去。
「等下等他回家,再幫它裝上去好嗎?」

聆聆很滿意。一路跟我走回家一路碎碎唸著要車子別忘了裝輪胎。我想那個輪胎可能已經站在那裏好幾個月了吧,只有一個孩子注意到了。

六.

「天又黑了。要回家了。」
「對啊,太陽公公下山了,所以天就黑了。」
抬頭看天空,正見明月一彎。

「月亮,拜拜,要回家睡覺了哦。」
「月亮是晚上才出來啊。」這樣一講自知無理,科學上不正確而且白天常常可以看見月亮,趕忙更正:「晚上天黑黑我們才看得見月亮啊。」
聆聆不理。「月亮,天黑了,趕快回家睡覺了。」
想個浪漫一點的解釋:「太陽公公回家了,天太黑了,所以月亮來幫我們照亮一點啊。」
聆聆還是不理。「月亮,快點回家啦,要睡覺了。」

月亮自然不理她。小人兒繼續碎碎唸著回家。


七.

聆聆常常用我們教她的規矩去教訓她的動物們。

「兔兔,廚房不能進去耶。媽媽說廚房不能進去。」
「兔兔,多多只能喝一罐,爸爸說一天一罐。」
「兔兔,妳要穿布布。長大可以穿褲褲,聆聆長大了。我長大了,妳沒有長大。」

扮家家酒時把磁鐵字母拿來煮字母湯,兔兔要吃了,她又有意見:「這個是磁鐵不能吃耶,媽媽說磁鐵不能吃。」
兔兔很聰明:「我知道,磁鐵不能吃,我假裝吃就好了。」聆聆很滿意,「對~~」也假裝吃一下。

拿胡蘿蔔磁鐵給兔兔,兔兔假裝吃。
要吃啦,這個是胡蘿蔔耶,妳喜歡吃。」兔兔不知所措。

兔子的缺點除了沒有嘴巴之外,另外就是毛毛的。

妳不能洗手咧,妳毛毛的。」
「這個是我的,妳不能吃耶,妳毛毛的。」
「媽媽幫我洗澡,妳不能洗啦,妳毛毛的。」
「我不能抱妳,我手油油,妳毛毛的。媽媽抱!」
「妳毛毛的,不要掉到杯子裏喲,會變油油的,不能洗。」


聆聆的娃娃屋裏有一個畫在牆上的鐘,有一天被她發現了。
「鐘沒有走!」「鐘怎麼沒有動呢?」「鐘壞掉了嗎?」
「要修修!」

所有的角色都來修鐘。不管你說修好修不好,聆聆都說:「沒有走,要修修!」還拿一堆莫名其妙的工具給娃娃們,很認真地想修的樣子。真的假的,在孩子的世界裏,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IMG_2550


八.

疑問句。

一開始只有what happened?

現在比較多種問型。「爸爸在哪裏?」「他要做什麼?」「怎麼會這樣咧?」「這是什麼東西?」「這是誰買的?」「是誰說的?」「怎麼跑到這裏來咧?」等等等。

不過遇到比較困惑的情況,還是一句what happened就可以一網打盡。凡是她問了what happened通常都不是一句話可以回答得完的問題,只要回答不滿意,她就會重覆一直問what happened,所以回答的答案就愈來愈長。

我們開始在餐桌上玩「請問~~」的遊戲。

媽媽說:「請問,誰的碗是紅色的?」
爸爸說:「請問,誰吃了最後一隻蝦子?」
聆聆說:「請問,請問……」傻笑中。媽媽說妳要先想好才說請問哪。聆聆指著桌上任何物品說:「請問,這是什麼?」


逛超市時,每一種東西她都問:「這是什麼?」媽媽被問煩了,索性來問她,發現她知道的其實很多。

「請問,這是什麼?」
她看著茄子有點熟悉又不確定的模樣,媽媽提示說,紫色的啊。聆聆說:「紫色的蘿蔔!」
回家後又問她一次。聆聆想了想,說「紫色的蕃茄!」


九.

聆聆對螞蟻的印象很深。雖然我們家很少螞蟻出沒,可是到外面的時候,聆聆很喜歡觀察螞蟻排隊,在台灣的時候,我們還一起看一群螞蟻合力把食物搬走。她也很愛唱一隻螞蟻來搬豆的歌。

螞蟻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是從刷牙開始。一開始,媽媽是這樣說的:「牙齒沒刷乾淨,晚上睡覺時螞蟻就會跑來搬食物。」這一招很有效,每天聆聆都一定記得要去刷牙才上床。媽媽覺得自己把「看不見的蛀蟲」形象化,感到很得意。

不過,久了之後螞蟻就自動延伸到各種奇怪的情景和邏輯裏。

「沒關係,這個掉到地上,螞蟻會來吃。」好吧,這個還滿有道理的。
「兔兔來喝牛奶,(不然)螞蟻會來喝。」咦,我好像沒說過螞蟻會來喝假牛奶。
「玩具要收好,螞蟻會跑來。」
「睡覺要蓋被,螞蟻會來。」
「書不能放這裏啦,螞蟻會來。」
「hello kitty要坐車啦,螞蟻會來。」

「螞蟻會來」,變成任何負面事物的結果。真是可憐的螞蟻啊。



相關連結:

唱兒歌,唸童謠【2Y1M】
一歲十個月,亂說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