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Cheri Lowre是我的婦產科醫生。說來有趣,我也是她在UCLA的第一個病人。當初我約診的時候,她才剛從New York調來,第一次看診,所有程序和物品所在她都要問護士。我看在眼裏,心裏難免有點毛毛的,怕她是新的醫生,不夠專業、不夠有經驗。但是基於第一次看診的感覺很不錯,所以也就一直給她看到現在。
事實上,在這幾個月裏愈來愈頻繁的看診中,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仔細、值得信賴的好醫生。如果我的朋友問我的話,我是會極力推薦她的。如果沒有特別的問題,產檢通常很簡單,但她仍然很有耐心地聽我主訴症狀,告訴我哪些是懷孕的正常情況,哪些是必須要特別注意的症狀。近幾個月來,由於我的血壓不太穩定,更可以發現她的仔細小心之處。從三十一週起,我的產檢變成一週一次,她refer 我和資深的high risk 醫生(Dr. Koos)談談,並且order 了許多額外的檢查諸如胎兒超音波生長檢查、廿四小時尿液檢查、抽血檢查,三十四週以後並且order 了我一週兩次的胎心音/羊水檢查。當然,更別提三十二週時被她直接送去產房監測的神奇經驗了。我不知道這些是否都是常規檢查,不知道我時高時低的血壓是不是每個醫生的考量,但至少在我眼裏,她的小心是對我與寶寶的保護。
這也讓我對於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有了更深的體會,尤其是婦產科方面的。美國醫療很貴,保險也很貴,不必要的醫療程序自費起來更是驚人地貴,所以像是非必要在台灣卻相當普遍的羊膜穿剌、高層次超音波、每次產檢的超音波、選擇性剖腹產等等,在這裏都相對少見。但是對於特殊的狀況,醫師們仍然相當小心(也許是因為醫療官司很多?),該要做的檢查一項也少不了。而因為是出於醫囑,有所依據,做了這麼多檢查,這麼多次的產檢,抽了這麼多血,至目前為止,我自己僅僅付過兩次各十元的Copay(掛號費?),其他的全都是保險給付。當然,這也要看各種健康保險的內容而定。姐姐數度打電話來關心我們的經濟狀況,因為「聽說在美國生小孩很貴」。對於沒有保險的孕產婦來說,生產費用真的是很恐怖的高,但是對我們來說,就完全不是問題了。
種種檢查,種種擔憂,總要到寶寶平安健康地出生,才告一個段落。在這之前,有一個好的婦產科醫生真的很重要,那不僅僅是一般的醫病關係,而牽涉著母親懷胎十月的安定心情,與胎內寶寶的身心健康呢。
- Jul 07 Fri 2006 08:01
我的婦產科醫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