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段時間,除了接受美國這邊的生產哲學之外,我也常常造訪台灣的相關網站,看看台灣的媽媽們都是如何渡過懷孕生產的這個過程。其實可以輕易地發現,在不同文化和不同時空背景下,造就出來的「生產哲學」,真的是很不一樣呢。



相較之下,我欣賞西方世界近廿幾年來,對於懷孕生產一事回歸自然的想法。事實上,在這些運動倡行之前,西方社會也跟台灣目前的婦產界一樣,盛行各種醫學上的輔助。並不是不好,只是許多時候也許沒那麼必要,或者沒有顯著的好處,只是徒增醫療負擔。在書上看到一些有趣的統計,也印證著這樣的看法,比如說,對於生產醫療介入愈多的地方,剖腹產比率愈高,但是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都並沒有下降(當然目前在現代醫療體系下,兩者的死亡率都非常的低)。換句話說,在許多情況下,剖腹產並不是「必需的」「非這樣不可」的程序。我也願意把「剖腹生產」做為我不得不的選擇,而非優先的考量,畢竟那是一個重大的腹腔手術,產婦在產後所面臨的種種危險,都比自然生產要高上許多。事實上,就「自然產(natural birth)」一詞來說,在美國所指的是不經由藥物輔助的生產,包括催生、無痛分娩,而憑藉產婦個人的力量完成的生產,在台灣,好像只要不是剖腹產的都通稱為自然生產。倒是因為保險給付的關係,在台灣使用無痛分娩的人似乎比美國還要少。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夠以最自然的方式生產;如果可以,我希望偉全程都在我身旁;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不要提前破水(雖然醫生說只有百分之十的產婦在陣痛之前破水),因為破水後醫生很可能就會採用催生;如果可以,我希望產程進展正常,能夠不要催生就不要催生,因為每一個醫療介入都大大增進了下一個醫療介入的機會;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已能夠保持放鬆和冷靜,保持活動力;如果我覺得很痛,我會試試無痛分娩……



這就是我的生產計劃。



看的一本書上寫得很好。我們需要的,其實不是birth plan,而是一份birth preference plan,因為沒人能夠預測生產的過程,我們需要的是自己心裏真正相信的生產哲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