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4270

最近聆聆很喜歡問:「我五歲的時候弟弟幾歲?」「我八歲的時候妳幾歲?」這一類的問題。

三歲九個月的聆聆,開始有了比較好的時間觀念,知道一個星期有七天會輪迴,知道她每一天有什麼不同的活動; 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有冬天和夏天,知道每個人都有生肖,慢慢能夠接受「我屬狗,不會變成豬,也不能變成兔子」的事實。

 

這天晚餐時間,卻由這個問題產生了一串相當有趣的對話。

 

聆聆:「我一百歲的時候,妳幾歲?」

我說:「我一百三十歲。不過妳一百歲的時候,我應該已經死掉了吧?」

聆:「為什麼死掉了?」

聆聆對死亡的概念,大概是從身邊的植物、動物身上得到的。我跟聆聆說,我不喜歡買鮮花回家,因為花離開枝葉,離開土,很快就會凋謝、死掉了。我們常常在家旁邊,看到被人踩到的蝸牛,聆聆說,被踩到就死掉了。

現在的她,比較能夠接受動物和植物會死掉的事實(相對於二歲左右的時候)。但我想,對於「人」也會死掉這件事,她應該還沒有概念 (唉,其實我們誰又真的有概念呢?)

 

我說:「超過一百歲就很老很老了,就很容易死掉了。所以我一百三十歲的時候,可能已經死掉了吧。」

聆聆:「那妳死掉以後去哪裏?」

我說:「就飛去天上啦。」(我沒細思過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聆聆安靜了一下子,又說:「那妳死掉的話,我就沒有媽媽了?」

 

我嚇了一跳,沒想到她會得到這個結論,不過還是很鎮定地繼續跟她聊。我說:「對哇,可是那時候妳已經一百歲了,妳自己也是媽媽啦!」

聆聆又說:「那我死掉的話怎麼辦?」

我儘量保持很平靜地說:「那我就看不到妳了,我就會很難過。」

其實,我心裏想到的是,前陣子發現聆聆左右手掌的生命線都很短的事實。或許,真如winnie 所說,失去孩子,是每一個父母親心裏最深的恐懼。但此刻,我不要這種恐懼跑進我們的對話裏面來,所以我試著很理性地繼續跟聆聆的對話。

 

聆聆又問了一串:「爸爸死掉怎麼辦?」「弟弟死掉怎麼辦?」

這時候正在吃飯的爸爸眼眶已經紅了。聆聆很快就注意到,問爸爸怎麼了。爸爸說:「沒有,覺得妳問得很好。」

我知道爸爸心裏想到很多人,很多事,聆聆沒有機會認識的人事。

 

聆聆又繼續說:「如果妳死掉的話,妳就從樹叢的縫縫偷看我哇。如果我死掉的話,我也從樹葉的縫隙中偷看妳哇。」

我真的很驚訝,不知道她是從哪裏得來的主意。

她一邊講,又一邊看爸爸,問:「爸爸,妳的臉怎麼…紅通通的?你跟弟弟一樣過敏了嗎?」

爸爸說:「對哇,我過敏了……」

聆聆一邊小心翼翼地說:「你在哭嗎?為什麼你在哭呢?」

 

敏感的孩子,總是第一個發現大人的情緒。

我引導她繼續講樹葉的事。她說:「樹枝有很多顏色哇,光線會透過來,妳就可以從那邊偷看哪,可以看到……」

這時,我已經不知道她講的是不是關於死亡了。

 

親愛的孩子,我希望有一段時間,我們都不必深觸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必需要面對死亡議題的時候,我們還能像今天一樣,坦誠、平靜地把心裏的話講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bpm 的頭像
    pbpm

    聆聆詠詠,長大的聲音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