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個月健檢前,醫院發了一張發展評估表,我覺得很有意思,分享幾個問題給同梯的媽媽寶寶看看:
1.妳的寶寶會不會走路,很少跌倒?
2.妳的寶寶會不會模仿別的小孩的行為?
3.如果妳幫他把鞋帶打開,妳的小孩能不能夠自己把鞋子脫下來?
4.如果妳要求寶寶把特定東西給妳,他會不會遵照妳的要求,不管手上的東西是不是妳要的那一項?
5.妳的寶寶得到想要的東西時,會不會點頭或者說yes? (這一項是我唯一勾選不會的一項。聆聆會拍手就是了。不過就在健檢過後幾天,聆聆也學會點頭了!)
(聆聆:看我跑得有多快!)
這次我帶了聆聆很愛的熊熊書(Bear's busy family),在等候室裏發揮了安撫的功效,人不太多的下午,聆聆很快跑下地去玩玩具了。進了診間,幫她脫衣服換尿布也都還好,可是一到了量體重身高的時候,她見我要把她放到體重計上去,當場變臉大哭,緊抓我不放,實在沒辦法幫她量體重,最後又是由媽媽抱著量,勉強九公斤(10%),身高倒是略超過八十公分(80%),頭圍則依20%曲線正常成長。難怪每個人一見到她,就會說她是高高瘦瘦的寶寶。
好奇心趨使,我把聆聆的身高體重百分比,換算成三十歲成人女性,得到的結果是:身高166公分(這是以「其他」種族算出來的),體重50公斤,其實和我自己還滿接近的 (比我高!),所以醫生也說:這大概就是基因給她的身材體型啦。雖然怎麼樣都養不胖,我們總是有點心虛,是不是沒有好好餵養她,但是醫生說只要她吃得均衡健康,身高體重都在正常範圍內,瘦瘦的基因可是好事呢!

我們也討論了聆聆的語言發展。聆聆當時會說的字有:Ball,Bird,媽媽,爸爸,燈,包包(麵包),喵,抱抱(她說得比較像被被)。我們的醫生很「寬容」,他說十五個月的孩子,平均有四到六個單字,所以聆聆很正常,不用擔心。健檢回家之後的這一個星期,我們可以感覺聆聆開始快速進步中,常常會模仿我們說話或是環境中的聲音,比如說學鳥叫嘰嘰,學鴨叫啊啊,學微波爐叮叮,學會說動詞「丟」「剝」,最好笑的是她今天學我們說please,全部只有氣音,變成「p~z」。雖然她的字還不多,講得也不標準,可是我們已經放下心中的大石頭,知道她會在語言上慢慢趕上來的。
另外也討論了聆聆的「醫生怕怕」情結。Dr. Alban說這基本上沒有辦法,所有一到二歲的孩子都不喜歡醫生,之前甚至有媽媽要了他的照片,貼在家中,讓孩子常常去跟照片中的醫生說Hi。我問他有沒有用呢?他說當然沒有用啦,孩子一看到他的照片就大哭呢。看來要等上一年,孩子二歲的時候,才能和醫生開始建立互信關係啦。
聆聆:球是我最好的朋友,出門玩我一定要帶球球才行。
(聆聆:樓梯實在太好玩了!爬它幾遍也不厭倦。)
十五個月的聆聆,已經會小跑步、倒退走、丟球、踢球、蹲下取物、彎腰把頭放在兩腿之間看,如果跌倒通常是因為上下坡又急得小跑步,樓梯對她有莫名的吸引力,如果看到一定要人牽去爬,也曾經自扶鐵欄杆爬上半層樓。最近愛上爬高腳椅,很危險,摔下過一次,床的高度對她已經不是問題,正面反面都可以下。她喜歡聽音樂,喜歡隨音樂起舞,會隨著我們哼唱歌詞(ABC歌,大象,蝴蝶,Mamamia等),也會在固定歌詞處加上固定手勢。聽得懂大部分生活指令,如下床、吃早餐、出門、喝牛奶、開燈等等,會搖頭表示不要或是點頭表示要,也會聽語言指令去找東西或書,找不到的時候會攤開兩手表示「哪裏去了?」,很可愛。常常拉著媽媽的手往她想去的地方去。剛剛學會以點頭表示謝謝和Thank you。
還不是很會用正常杯子喝水(因為我們沒有常常讓她練習),常常被水灑一身嚇一跳,在家喝水用鴨嘴杯,喝鮮奶用吸管,去day care 喝鮮奶還是用奶瓶比較方便。偶爾會自己用湯匙吃水果糊(把家中之前囤積的水果泥罐頭消耗掉),用叉子吃燒賣或水果,不過還是比較喜歡直接用手抓,或是整顆捧著啃,所以還很少讓她練習自己吃飯。最近開始玩Shape Sorter和一片式動物拼圖,因為還不是很會拼,所以常常自己拿出來練習玩。已經熟練的套圈圈,現在就已經不玩了。除了球之外,最近愛上車車,五六個月來都沒有再買玩具的我們,給她買了四輛小車車,又把家裏舊的「地圖地毯」拿出來舖,動物、車車、樂高積木都是地圖上的常客,我們配合著費雪小門一起玩扮家家酒的遊戲。聆聆甚至會學Elmo在地上打滾。一刻也閒不住,外婆每次和她視訊的結論都是:妳很忙耶。
聆聆:我來練習套筆蓋!
(聆聆:奶奶送我好多鞋子哦,讓我一雙雙來試穿看看!)
情緒控制還有待加強,容易大喜大怒。高興的時候很可愛,笑咪咪還會逗爸媽笑,心情不好的時候脾氣就很壞、很倔強,動不動就大哭要媽媽抱,不抱她就坐在地上大哭甩賴。參考醫生及babycenter discipine tools 的建議,從十五個月開始,我們決定開始比較嚴格地實施兩項教養方法,一是凡事請她幫忙:幫忙穿襪子好不好,幫忙丟尿布好不好,幫忙提菜好不好,幫忙把購物分類放好好不好,幫忙開燈好不好,幫媽媽把東西拿給爸爸好不好。二是在最重要的幾件事情上採取「大哭大鬧忽略法」,基本上就是她大哭的時候走開忽略不理她,等她到哭完了再抱抱她、跟她解釋剛才的情況。這個方法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過做過幾次以後就會發現也沒有那麼難,重要的是要能判斷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幾次我們很不成功的嘗試,聆聆哭到無法控制,連抱起她來都難以安撫,我想那時候她應該是太累了。成功的案例會發現孩子其實也不會哭很久(5-10分鐘),她還會一邊哭一邊觀察爸媽臉色。我們希望她能夠學會:這個世界並不完美,哭鬧並不能夠得到她想要的東西。
相關連結:
我的一歲兒--倔強的堅持
一歲一個月
十一個半月的聆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