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看孩子們發現的臉。
快要兩歲的詠,什麼都新奇,什麼都有趣。他發現的臉,是迷惑的臉。
五歲已滿的聆,正在架構她看待世界的邏輯。她發現的臉,是專注的臉。
孩子們觀察、發現、拼湊未知與已知的拼圖、從困惑到試圖理解。這是孩子長大的過程。
*
一日進房間,黑暗中聆聆就大叫:媽媽那是什麼?
開了燈,地毯上果然有隻昆蟲。聆聆很得意:我眼力好!我先看到!
詠詠伸長了手要抱,說怕怕,又說(s)pider 。我乍看也以為是隻蜘蛛(最常見),再看才發現應該是隻昆蟲。我說,是蟋蟀吧?
兩個孩子cricket cricket 地唱個不停。想抓到罐子裏,但蟋蟀很會跳,弄得兩個孩子驚叫連連,逃到床上去。聆聆比較機靈,趕快去請爸爸:「媽媽抓不到!」「媽媽上次把螞蟻的腳弄斷了。」(連這種事都記得!)
好不容易請爸爸把牠裝到透明盒子裏,兩個孩子看了個仔細,有翅膀,後腳好粗,難怪很會跳。
但是滑滑的塑膠罐對牠來說似乎很難抓緊(我們常抓蜘蛛,和蜘蛛不同),牠一直滑來滑去。詠詠又樂又怕。
聆聆說,要帶牠一起去睡覺。我說,也許牠晚上會唱起歌來喲。聆說她不怕。事實上晚上聆都睡得很熟,蟋蟀叫再大聲大概也叫不醒吧。
蟋蟀怎麼唱歌? 打開門,我們一起聽聽蟋蟀的歌聲。連詠詠都學會了,指著樹叢說,cricket cricket。聆聆說,牠的朋友都在外面呢。
那隻蟋蟀整夜沒唱歌,第二天,我們放牠走了。孩子們一直覺得,門口唱歌的,就是曾經迷路來房間的那隻蟋蟀。
*
到動物園去,孩子們滿是驚奇的臉。
LA動物園遠比不上SD世界級的動物園,但對幼小的孩子們來說已很足夠。所以我們還是一年一年買年票,無事的週末就帶她們去走走。
每次一入園,兩個就看海狗看得目不轉睛。看了好多次的鳥秀,聆聆還是看得發呆,詠詠看到大鳥飛來,也會說怕怕。
雖然是小小的動物園,但每次去都走不完。聆聆的最愛從長臂猿變成大象,去年去SD動物園時看到的大象家族、大象baby讓她印象深刻。
動物園,是專屬於孩子的遊戲場。
植物園,也是孩子們發現的好場所。
我對植物所知甚少,但我們一起發現了,最近這牙線絲樹一頭粉紅、花開得好美。
聆聆撿著落花,我們一起看雄蕊與雌蕊。
蜜蜂來了,蝴蝶來了,蜂鳥也來了。聆聆說,蝴蝶都好美,哪一種最漂亮,it's hard to choose。
聆聆撿來一根種子,長長的像阿勃勒的豆莢。
我說,看,敲斷硬硬的咖啡色豆莢,裏面就有種子跑出來。
聆聆很仔細地在研究,神情很認真。
詠詠覺得敲摔豆莢很好笑,摔個不停也笑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