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拿回來的六顆彩蛋,和滿滿的goody bags裏面,都是些什麼東西? 當然,以糖為大宗。
我真的不喜歡孩子一次拿到這麼多糖,可是這些糖都是聆聆辛苦拿回來的,不給她吃太不近情面了,所以只好和她約定好,每天只能吃一個。彩蛋裏拿出來的jelly beans,聆聆不知道是糖,以為是蛋裏面的小小蛋,就當成玩具在玩,我也沒說破。有幾顆軟糖,我一直都不給她吃的,她也知道,說這是爸爸吃的糖,乖乖很送給爸爸。倒是goody bags 裏面的棒棒糖和巧克力,怎麼樣也不可能騙倒她。星期五回到家,她馬上就挑中了紅色棒棒糖,說要吃。我提醒她,上次吃棒棒糖時她割破了嘴巴,這次如果嘴巴也痛了,就不能再吃了。果然,才吃約五分之一的棒棒糖,她就嘴巴痛了。是不是吃棒棒糖的功力不佳呢? 我幫她把糖收到冰箱,晚上她想起來,又要了一次,我再給她吃了一次,直到她又喊嘴巴痛為止。吃掉了三分之一的棒棒糖,剩下的就被我扔了。
星期六,她又想起她的goody bags來了。裏面有隻復活節傳統的巧克力兔子,她看了很想吃。從前不愛吃甜的聆聆,最近以來也很愛吃甜食了,尤其是巧克力一類的 (是說,哪有不愛吃糖的孩子呢?) 我說,妳要把妳的easter bunny 吃掉嗎? 好可憐的兔子哦。她想了想,就放下了兔子,選中另一隻彩色棒棒糖。同樣,也是上午下午各吃了一次,吃掉了四分之一支糖,就跟聆聆說好把糖扔了。
星期天,goody bags 裏面只剩巧克力兔子了,聆聆早上起來就很想要吃。我說,今天是復活節,我們就來吃巧克力兔子吧! 幫她把兔子拿出來,她拿著巧克力,真的很想吃。我說:「妳要咬兔兔的耳朵哦? 」聆聆捨不得咬,就伸出舌頭小小舔著,舔著舔著,自己說:「我咬小小口就好了!」可能真的還是不過癮,又覺得咬了兔子很可憐,左右為難。我看她的表情真的很好笑,只好去幫她解圍:「今天是復活節,可以吃巧克力兔子,明天就不可以咬兔子了喲。」她才下定決心要咬。一咬下去,沒吃過大塊巧克力的她又皺著眉頭說:「好硬!」
聆聆小心翼翼地吃掉了兔子的一雙耳朵,暫時滿意了。不過到了下午,她又開始饞了,最後真的把整個巧克力兔子都吃完了。傍晚帶她出去,不知道是在家悶了一天精力過盛,還是巧克力吃太多所致,整個晚上都瘋瘋顛顛的。
其實這一點是我對美國式節慶比較不滿意的一個地方,從聖誕節到情人節,從萬聖節到復活節,都被商業包裝著。超市裏滿滿地都是復活節的糖果,我想起我們才撿了五六個蛋回家,那些撿了廿個蛋回家的孩子,若再加上自己爸媽買的、同學朋友送的,到底要吃多少糖果渡過這個節日哪!
當然,一年裏若只有這幾天吃糖,是沒有什麼太了不起的事情。只是,孩子習慣了吃糖的好滋味,哪裏還能再回到沒有糖果的日子呢?
前陣子聽到一個報導,美國已經有20%的四歲孩子過度肥胖(obese, defined as BMI>95%),我想糖果、速食、零食和飲料,都要負最大的責任吧。這也提醒了我,雖然聆聆目前不胖,她沒有吃速食、飲料、糖果的習慣,但是還是要節制她的零食(餅乾、蛋糕、米果這一類的)攝取量。我發現,每天聆聆五點多回家的時候,肚子都很餓 (午餐不知道為什麼都吃很少,水果吃很多),如果那時候晚餐還沒準備好,她就難免要吵著吃零食。所以最近,我也在調整家裏吃飯和吃水果的時間,同時也和聆聆約法三章,吃完飯、吃完水果,才可以吃一點點餅乾。通常這時候,食量不是很大的她,也吃不下多少零食了。我想,這樣的做法應該比強制性地禁止她吃家裏存有的餅乾,要容易也健康一點。
孩子的健康,是她自己最大的寶藏。這也是我覺得,身為父母的我們,最重要的一門功課。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