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Highly Sensitive Child: Helping Our Children Thrive When the World Overwhelms Them

很久以前就有格友媽媽推薦我看這本書 The highly sensitive child ,一直到最近我才在圖書館偶遇。中文譯名是「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之前我看過中英文版的書摘,心裏對書的內容有點概念。現在雖然書才看了一半,不過趁著記憶猶新,順手寫一下感想。

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就猜到聆聆是所謂的highly sensitive child。雖然我不喜歡標籤孩子,尤其是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她們的性格、喜好都有很大的變化空間,但是讀了這本書,的確有助於我了解聆聆這類的敏感小孩。本書作者Elaine Aron是心理學家,根據她的研究,不論種族文化性別年齡,約有15%-20%的人是屬於高敏感度的族群。我自認並不是highly sensitive person (本書作者的另一本書),不過與兩個highly sensitive的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其實我早該看看這兩本書。根據作者的描述,敏感度也是人格特質的一種,與外向內向不同(雖然高敏感度者70%會被歸類於內向),每個人敏感的東西也不儘相同,最重要的是,所謂的敏感度指的不全然是感官上的敏感,更大程度上被作者定羲為腦中處理訊息的方式不同, 這些高度敏感的人,比其他向我這樣、百分之八十的人接收更多的環境訊息,也更精細地分析這些訊息,也因此常常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處理腦中的資料。當然這一類的說明對我來說科學性證據不足(並不是沒有,我記得作者有提到highly sensitive 的人右腦活動較為活躍,但畢竟還是有邏輯上的跳躍),但是做為一個心理學的說法,倒是滿有意思的。

大約讀到書的前三頁,我就很確定聆聆是本書所描述的、典型的敏感小孩。她的感官敏感性其實還好,不算是太敏感--雖然不喜歡吃任何有醬料的東西、不喜歡食物混在一起吃,最近常常抱怨從圖書館借來的書有味道,走在路上也常常問我為什麼臭臭的……老實說,有時候就算我努力去聞,也聞不出來有什麼奇怪的味道啊。但這方面,我一直覺得孩子的五官本來就比較敏感一些,看了這本書才開始想,也許這也是她敏感性的一部分?

聆聆的敏感性主要表現在注意力、社交和情緒方面。我想趁這個機會,把她兩到三歲這段期間的敏感性記錄下來,茲和日後比較:

1.注意力

聆聆的環境注意力滿好的 (但我以為大部分孩子都比成人好,所以我並不確定她在這方面是不是有特別敏感。)比如說今天早上送她去上學時,她再一次問我:「對面橘橘的東西是什麼?」聆聆對顏色很敏感,分類很精細,所以她的形容詞常常是以顏色開始的。這句話她已經不是第一次說,可是每次我都找不到她所謂「橘橘」的東西是什麼,路上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出現。今天時間比較充裕,我特別帶她過馬路,請她帶我去找,愈走愈靠近她就有點害怕的情緒出來,說:「沒有什麼耶~」我還是請她指給我看。原來是某種會脫皮的樹,樹皮脫到一半的時候會呈現和原本比較白的樹幹不同的顏色,偏紅,的確是橘橘的。

聆聆的注意力也不僅止於視覺方面,聽覺方面也比我好很多。走在路上時也是常說,什麼聲音? 有一陣爸爸與她研究許久,才發現她說的「聲音」是大馬路對面旗竿上旗子振風的聲音。在家裏時聽到外面的聲音,她也會做出猜測:「是叔叔來倒垃圾吧?」「是叔叔在修東西吧?」「是誰在哭?」「是隔壁阿姨的車子聲音吧?」

在熟悉的環境裏,通常她很快就能找出不一樣的東西來。家裏添了一個什麼新東西,很快就會被她發現。不過我想,這也是許多幼兒具備的能力,不確定聆聆是否有特別的觀察力。

聆聆對於人的注意力/記憶力非常好,這點和我相反。人的樣貌對我來說是非常難以記憶的東西,但是我發現聆聆可以記得她短暫見過一兩次面的人,不但班上同學的名字全部記得一清二楚,連她們的爸媽兄弟姊妹、她們家開的車子、她們用的水壺便當盒、她們吃什麼樣的午餐、她們睡覺的床單都非常清楚。我常懷疑她在午餐時間根本都不是在吃東西,而是在觀察別人吃什麼。

2.情緒敏感度/同情心

這是我覺得聆聆的敏感度最高的部分,她對於別人(或是故事、別的動物或是無生命的東西)的負面情緒,非常能夠感同身受。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她只要見到任何別人受傷、生氣、難過,就會非常關切,無法接受。這也就是為什麼,她不敢看大部分的卡通,對她來說,即使是那些設計給孩子看的故事,都充滿了負面的情緒 (凡是故事不是都需要有起伏嗎?)。在playground 看到有人跌倒了,她一定會停下手上的遊戲仔細觀察結果:「她跌倒了,她哭哭了,她的媽媽來了,她要看醫生嗎,她要擦藥嗎,她要回家了嗎,她還可以玩嗎?」通常是哭的孩子都忘了痛,繼續去玩了,聆聆還在那邊考慮關於別人受傷的前因後果。前陣子家裏的玩偶脫線,棉花露了出來,她覺得是玩偶受傷了,一定要我把玩偶修好。我把玩偶縫好以後還是有縫線的痕跡,她仍舊認為玩偶是受傷的,需要休息,不能和她玩了! 植物的花開花謝讓她感傷,撿了一根小樹枝,只要跟她說:「這樣小樹枝就找不到媽媽了!」她就一定會把樹枝放回她認為的「媽媽大樹」身邊去。

聆聆對於大人的情緒是很敏感的,我相信她對自己的情緒也一樣敏感。有一次,她不小心揮手打到爸爸,爸爸要求她道歉。平時要聆聆說對不起,就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那天的情況,她根本不覺得自己有打到人,不覺得自己有做錯事,這時要求她道歉,真的是比登天還難。她和爸爸在停車場僵持了二、三十分鐘,大哭不止,爸爸說她不道歉就不讓她上車,她也真的很死硬,可以站在車門外面大哭就是不道歉。這類敏感小孩,若是到了這種高度情緒剌激的狀況,就有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3.社交敏感性

聆聆在社交場合,一直是很慢熱的孩子,陌生的、人多的社交場合,對她來說是很巨大的事,通常她會站在場邊觀察很久很久,才會加入(有時不會加入),對於她的玩伴,通常她也要相當一段長時間,才會決定要不要跟對方玩。上星期帶聆聆去playground 玩的時候,有一個稍大的女孩邀請聆聆和她一起溜滑梯,聆聆站在滑梯上看那個女孩看很久,其間我也和女孩對話了一陣子,然後她才決定:「no!」她對於陌生玩伴的選擇,是非常挑剔的,她尤其不喜歡其他「careless」的兩三歲孩子,這一類的孩子,在兩三歲這階段還是自我中心的,坐下來有玩具就玩,不管是誰的,有玩伴就玩,也不在乎是誰。這些都和聆聆是完全相反的。她很在乎她玩的東西是誰的,就算我在沙灘上撿一個保特瓶給她玩,她也要追問在三:「這是誰的,這是我的嗎,這可以玩嗎?」如果是其他孩子帶來的玩具,她不一定會要玩,或者很想玩的話也會一直看著對方,要我去問:「可以借給聆聆玩嗎?」(她很想問可是不好意思)就算對方說:「可以給聆聆玩哪!」聆聆也不一定會玩,與對方的態度、反應,和與她的熟悉度有關係。

總而言之,她自己對於社交環境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和評估,同時她也很在乎自己的社交行為是不是合宜。許多被她拒絕的孩子,都是滿不在乎的,反正再找別人玩就好了,聆聆反而會一直觀察那個被拒絕的孩子,接下來去做什麼事情。她對於人的行為,是非常在意的,每天我都要接受許多這樣的問題:「叔叔要去哪裏?」「他要回家了嗎?」「他為什麼用跑的?」「為什麼亂丟垃圾?」「他生氣了嗎?」「是誰把這個沙發丟在路上的?為什麼要丟在路上呢?」等等問題。

 

但是聆聆其實是很熱愛社交的孩子,從她每天碎碎唸和她的同學在學校玩什麼、在playground巧遇同學時開心一起玩的模樣看得出來。上個星期天,我帶她去了實驗室同仁的聚會,在場大概有十個孩子,零到十歲不等。一到場,看見人多,她當然就呆在一邊觀察中,直到發現幾位她比較熟悉的人,聆聆會主動上前去招呼。看到那麼多孩子一起玩,聆聆對小嬰兒是沒什麼興趣的,一個和她同年的男孩也是屬於比較自我中心型的,聆聆就一點都不想去跟他玩(雖然很好奇地觀察他都在玩什麼),倒是有幾個比較大、四五歲的女孩,很引聆聆的注意,她一直想去加入她們。但是大女孩當然也不想跟小女孩玩,我很明顯地看見她想加入她們的小圈圈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樣子。有時候我會去幫她問:「聆聆可不可以跟妳們一起玩?」有時候我會鼓勵聆聆跟著姊姊們去瞧熱鬧,但還是看得出來,她有社交的強烈慾望但明顯社交技巧不足。

聆聆從去年九月開始上學,大概要過五、六個月,才敢跟老師們講話。當然,這六個月也是她的語言,尤其是英語,進步神速的階段,從不多的英文單字進步到相當複雜的複合句,目前她的英文能力已經與中文能力差不多。聆聆的敏感度當然也顯現在她對語言的使用上,她要對一個語言有相當程度的掌握,才會開口。對於陌生人她幾乎是不講話的,但她對於別人對她的注意力非常在意。比如說我們在餐廳吃飯,兩位女士來稱讚聆聆好可愛,並且親切對她微笑。等到對方離開之後,聆聆就會一直問我:阿姨為什麼要看我? 阿姨去哪裏了? 她們在做什麼? 她們為什麼要問我名字? 她叫什麼名字? 等等等。有時候我也難免也利用她這方面的敏感度。比如說她在公開場合大叫,我只要跟她說:「妳看妳叫這麼大聲,那邊的叔叔都在看妳了!」這種說法通常可以讓她快速轉移注意力到「那邊的叔叔」身上。

聆聆的敏感度讓她在環境的適應力上比較差,她需要很長的暖機時間來觀察,然後才能享受。幫助她度過童年一個又一個必然的轉變,將會是我們需要努力的課題。

 

4.教養

書中提到,教養高度敏感的孩子,所需要的方法是很不相同的,因為她們對自我的要求高,所以做錯事時的錯誤結果,就成為她們最好的處罰,常常都不需要另外處罰,就能讓孩子習得規矩。畢竟,教養的最終目的,既不是處罰本身,也不是希望孩子認為「因為我要避免處罰,所以我不能做這些事。」而是,我們希望孩子學會事物的規範和規矩,內化成為他們自己的價值。

這點我們也早早就發現,所以自從聆聆兩歲以後,我們都沒有給她time-out 過,因為time-out 對很多孩子來說可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對聆聆來說卻是很大的震撼,我們發現,她並不需要這樣的震撼就能夠學會事情,並且記住久久不再犯。我們比較常做的事情,是在她做錯事的時候,把後果給她看,把理由講給她聽,而這樣做意外地對聆聆很有效果。比如說,昨天下午她吵著要吃冰淇淋,我跟她約定好只能吃一個小小的冰淇淋,她也同意,於是我就做了一個很小的冰淇淋給她吃。她吃得津津有味,卻在快要吃完的時候說:「媽媽我還要再吃一個!」我說:「不行,我們剛才已經約定好只能吃一個,而且冰淇淋吃太多的話會肚子痛!」聆聆因為很想再吃一個,就開始哭了起來,我不理她,她哭得很大聲,結果,大概嘴巴裏有還沒完全吃下去的冰淇淋,有點嗆到,最後吐了。我去幫她清理的時候,說:「妳看,媽媽有跟妳說過,吃東西的時候不可以哭,結果嗆到了對不對? 冰淇淋不能吃太多,吃太多就會肚子痛,會吐出來,對不對?」我想,這樣的教訓已足夠讓她記得很久,不再吵著吃太多的冰淇淋了。

晚上睡覺的時候,她堅持要拿著一個扁扁的泡棉玩具去,結果睡前玩來玩去不小心掉到床下面去了,又堅持我一定要幫她找回來才睡覺(是說這種孩子也是很固執就是了!),惹得我很生氣。最後把她整個床都掀開來才找到。找出來後,我跟她說:「這種扁扁的玩具不能拿到床上來,很容易會不見!」看到了事情的結果,她馬上就把玩具拿去放,從此不再要求拿這類玩具到床上來了!

教養敏感小孩因此並非困難,也絕不需要非常手段,在很多情況下反而需要小心不能做得過頭。畢竟,我們希望教養出的,不僅僅是一個有規矩的孩子,我們更希望她是一個快樂、有自信、有自我價值觀的小孩!

 

總之,我從這本書的每一頁裏,都看到許許多多聆聆的影子,也得到很多育兒的新主意。老實說,每個星期固定寄到我信箱的baby center newsletter,在聆聆兩歲後我幾乎已經不讀了,因為大部分的東西我不是已經知道,就是不適用於自己與孩子的身上。很開心能夠讀到一本貼近我們情況、貼近聆聆個性的育兒書,謝謝曾經推薦這本書給我的格友們,也誠心推薦給家有敏感兒的父母們 (如果妳的孩子是敏感小孩,真的,妳一定知道!)

 

 IMG_56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b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